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实体空间之外产生了另一个空间,即数字空间或赛博空间。为了实现在数字空间的关系建构,个体身体存在在实体之外需要再建一个虚体,这是进入数字空间的前提条件。个体只有完成了身份虚体的建构,才能在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之间实现切换。
在数字化时代,人格的实体虚体化即所谓数字人格的形成。严格来说,数字人格并不能叫作人格,是因为它始终是以人的身份虚体的存在为前置条件的。同时,数字人格一个主要的特性是通过网络数据实现的对人的拟像,网络数据不是对生命实体的真实采集,而是基于个人填写。讨论数字人格的意义不只在于确定人的网络存在方式,更在于防止数字人格对个体自我形成的诱导甚至压迫,使个体沦为网络的奴隶甚至牺牲品。
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交往空间,而且提供了新的交往方式,形成了新的聚合关系。这种新的聚合关系既造就了面对面的熟悉的陌生人,即社会的陌生化;又造就了不见面的陌生的熟人,即网络社群的熟悉化。在这种新型聚合关系下,由于数字空间的出现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提升了人们的交往效能,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趣缘群体,进行集体“自嗨”,从而催生了一种新型文化即网络文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依附性增强。圈层文化的出现既有个体精神上的需要,又有资本的助推。它以小群体的方式满足了个体个性化、差异化的精神需求,增强了个体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人们聚合在一定的圈层下,形成窄化的虚拟关系,逐渐形成对圈层群体的依赖。在不同的圈层中有不同的圈规、语言、礼仪等,它是圈层部落成员的标识。
第二,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网络趣缘群体处于不同的圈子或圈层,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造成网络信息闭环。由于社交范围的狭小、社交圈子的固化,人们在圈层文化氛围中形成一种圈养型差异性群体人格。这一人格倾向是因网络虚拟世界的存在和作用而造成的现实生命实体的人格改变。
第三,对个性自由的误读。趣缘群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现实生活规制中缺少或失去话语权的边缘人群的情感需求。个体也常常误把网络平台当成释放个性、张扬自我的自由渠道和途径。但实际上,网络趣缘群体的出现并未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相反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子中,容易造成对异己的敌视或排斥,形成对趣缘群体的过分依赖。
第四,集体无意识的形成。数字化平台常常通过投票讨论,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选择、打分代替独立判断,不再面对情境化本身,而是进行量化、极端化,非A即B或非B即A。当意见被简化为一或非一、正面或反面时就是同一性的形成,它既表现为简单的极端化或单一化,又表现为同温层或圈层意识形态的形成,从而造成集体无意识。与此同时,网络圈层长期处于封闭、隔离环境又加剧了集体无意识。由于圈层自身的选择性、隔离性的特点,在圈层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唯我独尊、排斥异己、党同伐异的圈层意识形态。
在这种网络亚文化中,圈养着一批热衷网络交友、游戏的青少年。不同的网络平台以不同的社群观念吸引着具有不同趣缘的群体,实现网络聚合。它们各取所需,维持着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个体以身份虚体的方式进入网络社交,长期处于虚拟网络空间,在圈层文化的熏陶下,作为生命实体存在的人们的真实人格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编自徐强《数字化时代的人格反思》)材料二:
人们在网络交流时产生的虚拟人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时被压抑的人格,一类是平时崇敬的人格。现代社会的竞争及其他方面施加给人的压力及多重社会角色对人的束缚使人们很难甚至不可能尽情地展现真我风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个性会从此消失,通常情况反而是愈禁而弥强。这就好像是用高压锅煮水,被压抑的气体压强越大,对锅的作用力也越大,但锅的强度是一定的,当作用力达到这一强度或者超过时,就会发生爆炸。虚拟人格的产生则正可以达到“减压”的作用,从而调节心理平衡。称之为“虚拟人格”,主要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它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主要是在网络交流中出现,而且离开这一条件就不会表现出来,它具有不稳定性及有条件性。
由于虚拟人格能起到释放压力和丰富体验的作用,因此许多人对虚拟人格产生依赖性。通常的情况是,许多人先从虚拟人格里获得良好体验,而后对现实社会更加不满足,以此陷入恶性循环,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个体所受压抑程度和对憧憬人格的向往程度,一个是个体意志力的强弱。个体对虚拟人格的依赖程度与受压抑程度成正比,与向往程度也成正比: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压抑程度越大,甚至超过其所承受范围,就会更倾向于用虚拟人格来得到解脱;个体对憧憬人格的向往程度越深,就会更倾向用虚拟人格获得满足。其依赖性与个体意志力强弱成反比:个体意志力强,则可以控制自己上网的频率及使用虚拟人格的程度,意志力弱则容易对虚拟人格产生依赖。
如果个体的受压抑程度过大,可以多通过其他方式来放松,比如旅游,参加体育运动和文娱活动。美国兴起一种“漂流疗法”,意思是不要只抓住一种方法不放,而要采取多种方式,使整个身心得以彻底放松。如果个体对憧憬人格的向往程度很大,则可以将这种向往升华为现实中对“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前进的动力,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力量。如果是由于个体本身意志力较弱,则可以根据情况,制定上网计划及使用虚拟人格的频率与时间长度,从而逐步摆脱对虚拟人格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虚拟人格来清空心灵垃圾、调节心理平衡、保持积极心态,而不至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新的心理疾病。
(摘编自邓泽球 张桂群《论网络虚拟人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格产生的前提是网络,一旦脱离网络世界,数字人格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B.趣缘群体的形成有利有弊,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也容易让人们排斥异己。
C.在圈层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圈养型差异性群体人格不是网络虚拟人格,是真实人格。
D.被向往的虚拟人格可以引导个体克服困难,合理利用虚拟人格则对个体心理有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格是对人的拟像,填写的网络数据出于个人的主观性,因而具有非真实性。
B.造成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原因是同一性,同一性形成的标志是意见被简化、单一化。
C.虚拟人格可以减压、调节心理,它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出现,从而稳定下来。
D.因为人们从虚拟人格里获得了好处,所以对现实更加不满足,从而依赖虚拟人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虽然这一版本还未经各国正式批准,但已经引起了社会热议。
B.某一网瘾戒除机构实行军事化管理,有专业心理老师,网络成瘾者每天早晨都要跑操,日常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
C.研究发现,网络在线角色游戏“魔兽世界”的用户在游戏中的人格更接近于他们的理想自我,而不是现实自我。
D.王月在校乖巧听话,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但是在家却是不折不扣的“小魔女”,叛逆、脾气暴躁,不和父母沟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有人认为,在对待数字人格这一虚拟人格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6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镇蔑匠
李笙清 旧时匠人传授手艺,大都喜欢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俗称“门第师”。除非匠人的后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不愿学父辈的手艺,匠人这才会将手艺传授给外姓徒弟。我的小叔便是这样的手艺传人。
小叔大我九岁,他十七岁那年,拜了住在老街的老蔑匠漆师傅为师,学起了蔑匠手艺。漆师傅是从湖南湘西搬来的,在老街上买了两间带后院的小屋。他把堂屋跟正房打通,做了作坊,后院用来堆放竹子和蔑器,后面厨房旁边的小屋是他歇息的地方。屋后有一条大河,漆师傅的竹子原料大都是从水路运来的,青石板码头边,经常浸泡着漆师傅编好的蔑器--据说浸泡过的蔑器经久耐用。
漆师傅的老婆死得早,没有给他留下一男半女,他也一直没有续弦,在老镇上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堂屋供桌上的黑边相框里,有我没见过的漆师傅的老婆的照片。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漆师傅将镜框擦得干干净净,拿在手里一看就是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喃喃自语,说的是我听不懂的湖南方言。
据说当年漆师傅来老镇落脚时,受到了本地蔑匠师傅的排挤,还是在老镇素有声望的我的祖父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帮漆师傅置买了住房,让他在老镇扎下根来。因为有这种交情,在祖父的恳求下,漆师傅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徒弟,也就是我的小叔。所以小叔很是自得,常以正宗的湖南蔑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
拜师那天,家里准备了荤素搭配十个碗的一桌宴席,请来了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作陪。小叔按拜师的礼节给漆师傅磕头敬茶。漆师傅笑呵呵地对祖父说:“我们谁跟谁啊!不用这么烦琐啦!”祖父一脸严肃,说礼数是祖宗定下的,千万不能马虎。那天,漆师傅脱下了常年穿在身上的那套黑衣裤和粗布围腰,特意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上首。他喝酒喝得脸红扑扑的,整个人神采飞扬,话格外多。
那时候乡村里的谷囤都是用竹蔑编制的围子,长长的,一圈一圈围上去,就成了农家储存粮食的仓库。还有扫地的撮箕,筛米的筛子,淘米的筲箕,打场的连枷,屋角的鸡笼……这些都是蔑匠的杰作。还有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竹椅、竹凳,厨房里用的蒸笼、刷锅的刷子……蔑匠用一双巧手,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蔑器,丰富着老镇人们的生活。
那时我常常在放学后,转到老街看漆师傅做手艺活。漆师傅抽出一根竹子,操起厚脊薄刃的蔑刀,用刀身在竹子的底部随意比画一下,就挥刀劈下,一截粗大的竹子便在脆响中一分为二。然后漆师傅拿起一柄长长的凿子,几下就将竹子中的痂结清除掉。随着蔑刀的上下翻飞,竹子变成了一根根长长的竹片,竹皮则被削成薄薄的蔑丝,看得人眼花缭乱。漆师傅一边做活,一边给小叔讲解蔑活中的砍、锯、切、剖、削等基本功要领,不厌其烦,直到小叔领悟。料裁好后,师徒俩便开始忙活起来,编蔑席,做鸡笼……
漆师傅不赶活的闲暇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他家里听他讲神秘的湘西故事,吃他晒制的湖南苕果子和苕丝,喝他泡在陶壶里的大叶茶,那感觉就像坐在茶馆里听评书一样。漆师傅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家,一个李天宝的故事,他讲了半个多月都没讲完,让一众街坊听得兴致勃勃,欲罢不能,天天挤在他的作坊。有时遇上漆师傅带着小叔赶活,上门来的街坊就只好打道回府,神色中明显露出几分失落。故事每次讲到夜深,漆师傅都会拿起他的那块有些泛黄的小竹片,“啪”地打出一声脆响,宛若惊堂木的回声,听故事的就知道到了“要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时候了。
漆师傅还有一个绝活,就是用细蔑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动物,锦鸡、鹅鸭、小猪、老虎、鲤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能很快做出来,而且小动物们个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可惜小叔没学会这门技艺。漆师傅要小叔先学好蔑匠手艺,以后再教他这个。可没想到当小叔快出师时,漆师傅却因醉酒后去码头捞蔑器,不小心落入河中溺亡了。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
时隔多年,我有一次回老镇,听说住在镇西古桥边的守寡半生的孙婆婆去世了,她离世时手里紧紧捏着一对竹编的连在一起的比翼鸟--这是漆师傅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件竹编作品了。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漆蔑匠在老街购置的带有后院的两间小屋,无论是布局还是地理位置,都为他做蔑匠活提供了便利,表现了他和祖父的交情匪浅。
B.漆蔑匠早年丧妻,无儿无女,离开湖南老家后,多亏了祖父的帮助,才能在老镇扎根,所以他主动收下小叔做他的唯一弟子。
C.小叔成了漆蔑匠的徒弟后,十分自得,常以正宗湖南蔑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可见蔑匠在当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
D.“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漆蔑匠意外失足落水离世;二是漆蔑匠绝活的失传。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老街”“老镇”“门第师”“囤谷的围子”“打场的连枷”等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B.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回忆,将蔑匠漆师傅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C.第6段列举了漆蔑匠制作的众多蔑器和它们在老镇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表现了“我”对蔑匠这一传统手工艺人的赞美。
D.小说以“守寡半生的孙婆婆捏着竹编的比翼鸟去世”结尾,有着复杂的意味,也暗示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衰败。
(3)请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的画线句。
(4)小说的题目为“老镇蔑匠”,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始终围绕漆师傅的手艺展开描写,反而加入了漆师傅闲暇时给街坊们讲故事的情节?请简要分析。组卷:44引用:7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① ,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② 。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
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
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 )。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③ 。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看不到明显的外观上的躯体畸形
B.明显的躯体畸形在外观上看不到
C.看不到外观上明显的躯体畸形
D.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9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居易在《感鹤》诗中写到: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白鹤卓然不群,不食腐鼠肉,不饮盗泉水,保持着高洁的品格,然而突然有一天,它欲念忽起,跳进肮脏的水池,开始和群鸡争抢稻粱腥膻,不复是纯洁高雅之物。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思考:天性为什么就改变了呢?初心为什么不易保持?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忘却所来、迷失所往?请结合你自身的成长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6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