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0/12 15:0:1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3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句子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244引用:4难度:0.8 -
3.下列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68引用:2难度:0.8
二、基础知识
-
4.给加点的字注音。
箱箧 给予 恍 珐 惊骇 瞥 劫 脂 组卷:46引用:2难度:0.8
五、现代文阅读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这个奇迹”指
(2)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两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3)概括所选文段的中心意思。组卷:29引用:2难度:0.6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遗忘的圆明园
卢江良 ①曾经有人问我:“中国哪个公园最著名?“我脱口而出:“圆明园。”那个时候,我并未游过圆明园。之所以这么回答,缘于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它的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在我的印象中最著名,并不因为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而是由于其记录着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
②终于,我启动北京之行。这趟行程我最向往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圆明园。这倒不是想一睹它“万园之园”的风采,只是想瞧瞧它“断垣残壁”的遗迹。在我的心里,前者是风景,后者是历史,而历史总比风景具有厚重感。
③游罢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终于来到让我魂牵梦萦的圆明园。可是,在圆明园游荡的近两小时里,满目尽是碧水青山、葱茂林木和芬芳花草,很难目见被英法联军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的疮痰景象。我怀疑是否搞错了地方,问身边的妻子:“圆明园是不是被火烧过的那个?“妻子回答:“是呀。”我纳闷:“那怎么一点看不出来?“
妻子说:“应该被修复过了。”
④我不禁愕然。是旅游开发的需要,还是要忘却曾经的屈辱?就在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当儿,不经意来到了西洋楼景区遗址售票处。那里停着一排观光车,但坐车的游客寥若晨星。妻子说:“你说的火烧过的遗址,应该就在那边吧。
⑤这时已近黄昏,游玩了一整天,孩子开始喊累,母亲便提议道:“那个遗址就不要看了,我们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我们不约而同地响应了母亲的“号召”。在走向公园出口的道上,母亲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公园也没什么的,只是比杭州那边的大一点,没什么花头。”
⑥我很想告诉母亲:这个公园,本应该用来凭吊,而不是用来游玩的。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是呀,我凭什么说服母亲呢?在这里面的,能修复的都已经修复,修复不了的给“圈”起来了,全然丧失了象征国耻的物证和氛围,俨然一个毫无特色的庞大公园,我们还拿什么来凭吊?
⑦返回杭州的火车上,我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后来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网站上,对景点的介绍文字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段描述:“1977-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黄花阵。”也就是说,不光是公园别处,就是西洋楼景区遗址,也已经进行过修复。
⑧至于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有人说:重新修复圆明园,对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塑造中国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彻底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更是一个世界宣言:向世界证明中国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任人欺压的民族,他已经再次站到世界强国之林,是一个富有竞争力、充满自信的强国。
⑨但其实,只要良知未泯,历史的耻辱都应该刻在心灵最深处。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用一本《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告诉这个世界: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怎样的人间浩劫,又有着如何难以形容的刻骨铭心之痛。她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⑩记住历史才能谈未来,牢记耻辱才能讲尊严。没有对苦难的记忆与感受,何来对幸福的存在意义上的理解与追求;没有对耻辱的强烈体味,何来对民族尊严的捍卫与坚守?而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是多么缺乏对苦难的沉痛记忆与对耻辱的刻骨铭怀;烛照当下,我们这个民族又是多么缺乏对苦难的深刻感受与对耻辱的蚀骨反思!
⑪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中国哪个公园最著名?网友众说纷纭,但令人遗憾的是,无一提到圆明园。圆明园,这个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历经战乱劫掠,被视作中华民族耻辱象征的公园,只历经了短短的160余年时光,就被轻易地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这算不算是一种新的国耻呢?
(选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
(1)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圆明园前后的情感变化。阅读全文,将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摘抄下来。
游览前:
游览中:
游览后:
(2)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被遗忘的圆明园“?
(3)阅读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张纯如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你对她的话有什么看法?请写下你的感想或评论。(80字左右)组卷:14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