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7 2: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坚定文化自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也正因如此,曾经“冷门”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到聚光灯下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学”。当然,高度关注并不意味着可以浮躁和喧嚣。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化文化交流。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上的交流。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维护文化安全。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
(摘编自徐文俊《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各国追逐文化竞争,我党也自觉提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B.伴随今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再次达到了大国的高度。
C.封闭的文化是无声的,所以要“走出去”;封闭的文化也是无力的,所以要“引进来”。
D.文化实力关乎文化安全,近年来我国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现实的风险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纵横捭阖,由当今世界谈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涉及文化强国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论题具有现实性。
B.文章善用引用,既有经典词句的引用,增强文采,又有概念引用,强调突出,也不乏化用仿用,灵活生动。
C.“文化强国”既可理解成把文化作为手段,也可理解成把文化作为目的,材料中指后者,即建成文化强国。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本论部分既有态度又有方法,结构工整,每层内部均有正反对照,论证严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大国而言,正确的文化心态应是不卑不亢的,能够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
B.虽然传承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但也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C.我国文化交流不仅存在逆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也较低,仅限于“舌尖上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D.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才能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进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组卷:3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代人类社会因全球化发展,超越国界藩篱进而创造进步荣景,但同时也产生诸多跨国性的问题。其中,气候变迁未来可能形成的挑战、威胁甚至危机,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防止人类的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启动了气候治理机制,并完成了法制化过程。自1990年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展开气候谈判起,至2015年巴黎协商会议结束止,期间相继完成《联合国气候变迁纲要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等重要国际法律文件,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遵循与执行的重要依据。
长久以来,依据国际政治传统,主权国家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今天,国家行为者依旧具有主导力量,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角色也愈显重要,它们参与正式会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场外举办的周边活动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已有不少非国家行为者在倡导认识气候变迁与减碳防治上颇有成就与贡献。
(摘编自搜狐网《气候变迁与全球治理》)材料二
令人担忧的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讨论呈现出深度政治化趋向,并极大地影响了国际气候谈判建设性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气候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治理机构和机制在涉及气候变化问题时,仅将与本机构或本机制相关的气候议题纳入,弱化了气候议题之间的关联性”,分散了气候谈判的议题焦点。
当下,气候变化问题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影响、共振叠加,对全球经济造成史无前例的全面重创,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支撑气候谈判的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基础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进而影响气候谈判的结果。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共同协作意识淡薄,原先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亦不断消减,导致全球治理体系结构失衡、机构虚化;相反,“新兴国家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和能力增强,但是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依然被压制”。
(摘编自人民论坛刘洪岩《2020后全球气候谈判:新问题、新挑战、新方案》)材料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高举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大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推动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繁荣清洁美丽的可持续发展新世界。中国在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对方案,那就是各国加强对话,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调动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全社会资源参与国际合作进程,形成强大合力。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观念,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今天,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没有过时,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
当前,全球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应尊重各国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顺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现代化新进程。要抓住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将引发的新技术和产业革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
(选自人民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发展让当代人类社会能突破国界共享繁荣,但盛景与诸多跨国性问题并存,国际社会面临全新挑战。
B.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它主导制定国际法律文件,启动气候治理机制并完成其法制化过程。
C.受传统国际政治氛围影响,主权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占主导地位,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倡导作用微乎其微。
D.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国际性难题相互影响、共振叠加,让全球气候治理工作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主导制定的《巴黎协定》等国际法律文件,是进行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遵循,应对所有参与者具有相同的约束效力。
B.近年国际社会在气候谈判等讨论中出现了深度政治化趋向,各方站在己方利益立场上发声处事,给相关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C.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严重冲击,此时如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必能获得遏制疫情和气候治理的双赢。
D.气候治理是全球的共性议题和共同挑战,必须均衡协调治理体系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尊重日益趋于多元的各方主张和诉求。
(3)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全球气候治理应采取哪些措施?请依据材料三做简要说明。组卷:7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懒 狗
石舒清 红羊乡有个村子叫舒家川,舒家川有个叫虎虎的人。虎虎家有一条狗,在村里是有些名气的,它的名气由它的懒而来。一般懒人有,懒狗不多见,虎虎家的这条狗,可算是懒断筋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把它的筋抽去了那样。有时候趴在火日头下,晒得要冒烟了,晒得狗蝇子要爬满它的眼睛了,比如树荫墙影就在眼前不远处,它宁晒着,也不活动到阴凉里去。天气热,渴得它吐出舌头来忽闪忽闪的,然而你要是把水盆搁在远处,它是不会来喝水的。因为它有这个毛病,就有人专门试它究竟懒到了什么程度,就把水盆一点点挪近着它,看离多近它才会喝水。真是不可思议,水盆离得那么近,只要它探一下头就可以喝到水,但它就是不探这个头,好像往前一探它的脑袋就会掉下来,好像它的身子不是它的身子,而只是它的一个拖累。它的眼神也是淡漠的,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促使它和诱惑它。都说,它是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当然它也是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它从来不走近食盆,食盆可以和它保持一个恒定的距离,要把食盆拿到它跟前,搁到它的嘴下面,说,吃,它才不大情愿地吃起来,好像它的吃不是为了自己,而完全是在照顾着谁的情绪和面子。养这样一条狗做什么,说不清,也就养着了。它在门上那么一卧,总还是个狗吧,狗能起到的一些作用它也是能起到的。因为多吃少动,它还是较胖大的。村里人笑话说,虎虎家养的那不是狗,那是养了个老爷,狗里头能被称作老爷的,也就虎虎家里这条了吧。一般喂狗吃喝都是虎虎的事,虎虎一边喂它一边说,到头懒死你信不信,看狗那不大愉快的面孔,它未必相信这话。
说话就到了那天黄昏,月亮早早地出现在半空,但是没有光亮,像灯还没有通电似的。虎虎端着狗的食盆找不到狗,咦!这懒狗到哪里去了?院里不见。出了街门,见外面蓝乌乌的有些古怪和沉闷,好像要突然间打雷下雨那样。更为可怪的是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随着懒狗的叫,那种若飘若浮的蓝雾一样的东西似乎在不停地浓郁着收紧着,好像天空绷紧了,好像天空突然要变脸了。虎虎没来由地一阵心悸。吃来,他向懒狗喊着。懒狗看到他,忽然就像终于找到了他那样,跑过来把头抵到他的脚上,嗅来嗅去,而且呜呜哝哝,若有所告。虎虎觉得气闷,好像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要压下来,使他觉得呼吸有些不够用。他不想喂狗了,他想返回屋里去,但是懒狗却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又咬住他的鞋,把他的脚都咬痛了,他刚准备踢懒狗一脚时,就像突然来了一阵飓风,把他卷起来扔到了地上,接着就是满耳朵的撞击声和破裂声。在黄风土雾中,大地像巨浪中的船那样颠簸摇晃起来了。地动了。虎虎趴住不动,一手伸出去拉着一条狗腿,什么也看不到。
大震过后,家里就剩了虎虎和懒狗。懒狗第一次主动地把一盆食吃了,它看起来就像是从黄土里钻出来的。
村子几乎被摇平了,眼前的世界完全不认识,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的五官全部长错了位置。
人变麻木了,人凭着这难得的麻木渡过难关。没有伤心也不觉得害怕,一切感觉好像都隔膜着,距离人远远的。冷,往骨头里头冷。冷得这个人好像不是自己,不是自己又是谁呢?总还会一点点冷到自己身上来。虎虎搭狗窝那样搭了个简易的草棚,暂时住在里面,和他的狗挤睡在一起。竟然弯月还出来,像大出血的瘦女人把脸贴着怪诞的天幕。天空像个旧门帘似的,好像一阵风就可以吹个无影无踪。虎虎觉得狗身子在热着自己。
晚上不知什么时候,好像有什么动静,虎虎恍惚间觉得自己身边空了,好像懒狗出去了,在远处山呼海啸一般撕咬,也可能是个梦吧。虎虎觉得如果白天不再到来,日头不再出来,都是有可能的。啥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天还是亮了,日头出来,像刚刚剥出的一枚蛋黄。日头好像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那样,又一次兴冲冲地出现在这世上。懒狗躺在离草棚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没有血再流出来。流过血的毛板结在一起,使人看起来有些扎眼。来了两个人看了看又走了。那两个人拍打着虎虎的脸,摇晃着他的身子,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多大的难啊,若不是你的狗护你,你早被狼吃掉了。
夜里不知谁张罗着,把幸存的人招呼到一起,把几根旧椽子劈成柴火,点燃了,大家烤着。月儿在火光的上面一浮一飘一浮一飘,就像谁提了个灯笼在荒山里走。
震后第三天,虎虎好像有些明白了过来,而且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饭,精神了一些。
(摘编自《地动》,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虎虎家的懒狗在村里出名并受到村人痛恨,是因为出奇的懒,懒到宁愿渴死也不动一动的,宁愿饿死也不大愿意动的。
B.虽然虎虎对懒狗不够好,并骂它“到头懒死你信不信”,但懒狗不计前嫌,关键时刻还是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虎虎。
C.地震之前,懒狗“挣脱了缰绳在门前跑来跑去,汪汪叫着,就像咬着只有它才能看见的东西”,可见它感受到了险情。
D.小说直接描写了“懒狗”与狼撕咬搏斗的场景,通过其“眼睛还睁着,一身血,脖子被咬断了”的死后情况,表现了它的神勇。
(2)小说有多处环境描写,请分别指出文中三个画线句子的作用。
(3)石舒清的长篇小说《地动》,是一部关于海原大地震的力作。其实质是小小说的组合,以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用非虚构的方式书写世道人心。《懒狗》构思取材巧妙独特,请简要分析。组卷:5引用:3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适当的日晒可以使皮肤产生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D,以达到补钙的目的。每天1—3次,每次10—15分钟就足够可以产生人体每天需要的量。要日晒,也要防晒,晒多了会晒伤,夏季尤其要注意日晒适度。不要在阳光最烈的中午进行,建议选择早晚阳光温和的时间,暴露出胳膊、腿或者部分躯干,有一定的温暖感觉即可。
日光中的紫外线①______,可以产生红斑反应、皮肤黑化、光老化等。红斑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以及灼痛;光老化包括皮肤色素改变、皱褶、粗糙、增厚、松弛、毛细血管扩张等。②______,大量紫外线累积后易导致皮肤癌症的发生。
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③______,例如雪盲症、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眼炎又称紫外线角膜炎,是眼睛受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综合征。
因此,防晒的目的是防黑、防皮肤光老化以及预防和日光相关的各种问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概括第一段的内容,不超过35个字。组卷:3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说:“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此次获奖的有《红旗颂》创作者吕其明;新中国纺织工人优秀代表黄宝妹;既守海疆寸土不让,又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支书王书茂;有战功赫赫,倾心传播红色基因百战老兵王占山;有工匠精神代表,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物艾爱国;点燃大山深处女孩们梦想的校长张桂梅等,他们是平凡人,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