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四十七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5 2:0:8
一、课内文言文考查(每小题2分,共14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5 -
2.下列选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都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5 -
5.下列选项中,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全都属于一个类型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转徙于江湖间
④大王来何操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⑥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⑧以其无礼于晋
⑨客有吹洞箫者
⑩然则一羽之不举组卷:7引用:2难度:0.5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6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条河的走向王剑冰 ①这里多雨也多水,湿润的气候容易激发联想。吴王夫差为了运输军队与粮草,派伍子胥开凿邗沟,那个时候,水上比陆路便捷。伍子胥开凿邗沟,很快将淮河和长江连在一起。这为隋炀帝提供了方便,他以此为基础,迅速拓展了这个伟大的工程。可以说,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篇序曲,有了这个序曲,才使得全篇宏阔而惊艳。这宏阔而惊艳的鸿篇巨制,竟然有一千七百公里长。
②淮安的灵魂深处,埋藏着两千五百年的时光。这个因水而生的城市,最终成了水的故乡。翻看淮安的历史,一条大河顿时翻涌,一把橹、一个锚、一件环扣、一只桅灯、一条缆绳,每一个物件,都在诉说着曾经。
③我站立在大运河边,看着这波光粼粼的水面,目光迷离,直达久远。大运河改变了大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由于有了这条河,也就有了漕运。从元朝开始,沿海省份征收的粮食,沿运河北上,直到明清两代,未有停歇。漕运总督的衙门就设在淮安。而且,这里不仅有漕运总督府,还有江南河道总督府。这两位总督,明清时候,多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大员,不受当地巡抚总督管辖,也不受部院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此,这个扼南北交通的水运枢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④因水利而成为宝地,漂母①曾在的岸边常年稻花飘香。江淮熟,天下足。由此造就了一个富庶的天下粮仓。走过仓盈风雨桥,对面就是一个仓储遗址,那里竟然有九九八十一座粮仓,可想当时的丰饶。如今已看不到粮仓的痕迹,只有一个牌子竖在那里,抚摸着牌子上的字,内心掩饰不住地激动,觉得摸到了历史深处的芳香。
⑤可以想象,在这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来来往往多少人!你来了,他走了,甚至你来了,他还没走。一时间,舟楫相接,辐辏相继,楼馆高矗,店铺林立,拥挤得这运河边铺排出好大一片天地。装车的、卸货的、拉纤的、摇橹的,都很忙乱。唱曲声、叫卖声、号子声,声声不断。
⑥大运河,不仅润泽着文化,还创造着文化。这里船多客多,所以琢磨着吃,琢磨着做,淮安成了烹饪实验场,江南江北的名吃样样在此汇聚。那些老菜的味道,极致地诱惑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也极致地被这些船只带往四方。狮子头、鱼锅贴、老鸡煲、软兜长鱼、红烧马鞍桥,至今还在水上飘散着余香。
⑦水给我们带来无比灿烂的文明,带来无可预知的美好,也给这里带来过无尽的灾难。来淮安的路上,看到古黄河的标牌,再往东,又看到废黄河的标识。黄河一路上跑野了,为了入海,它曾经闯入淮河的河道。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淮阴和洪泽湖大堤巡视,河道民众无数次奋争,才得以有“清晏园”这个名称。这条废黄河,就凝固在了时代的苦痛里。经历了无数苦难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与寻觅,托付进了淮海戏中,那戏也被当地人叫作拉魂腔,悲怨的曲调多少年来充斥于运河两岸,最终变成力量,变成诗篇。淮安,真的随了“淮水安澜”的祈愿。现在再没有什么担忧,所有的水都有了信念,所有的堤岸都变成了景点。
⑧时间进入了一年当中的最后时刻,大雁与天鹅竟然同时飞来,在淮河流域境内的多条河流中徜徉栖息,两种颜色的音符,感染了这个明亮的早晨。一位老者守在水边,一杆烟袋,久未入口,只是让烟锅冒一冒青烟,而他自己,也如那烟袋,静静地发呆。有时候遇到人,他会让烟杆在空中划动,以加重他语气的激动,那一定是同谁对了脾气。旁边的人告诉我,这是一位老运河人,他把一生交给了这道水。我还看到另一位水边的老人,那是在枚乘②故居旁,老人原来住在这临水的地方,后来此地被认定为枚乘故里,老人就成了这里的管理者,他在水边管理花木,还护理菜园,严寒的冬天,菜地里竟然绿意一片。越过菜地你会看到古银杏,看到古运河和古码头。运河边,码头上,多少人上船下船,多少船顺水逆水,号子一声,风帆一晃,已是千年。
⑨走进淮阴侯韩信故里,韩信倨傲的神情里,有着些许迷茫与慨叹,他在意的或许不是兵戈铁马、荣辱曲直,而是漂母那永远追不回的笑意。走进吴承恩故居,吴承恩与运河的关系,就是一位会思想的人与水的关系,水将他的灵感调到最好,调成与运河同样久长的墨香。站在清口枢纽前,看一条河的向往,这向往已深深嵌入了时间的缝隙。
⑩大运河气势不减当年,这条水道仍然显现出超出想象的繁忙,一艘艘吃水深切的大船南来北往,慢慢地享受时间的微澜。竟然还有划桨的小船,那些木桨,还在临摹着先辈们临摹了无数年的水墨。天黑得早了,现在是4点30分,太阳还有一丈高,格外的红艳,辉光泼在运河上,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叫黄金水道。在这样的水道上行船,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冬天的夜,一切都进入静默与安然。只有一条河,还在亢奋地涌动,那是大地上弹奏的、永无休止的琴弦。
【注释】①深母:漂洗衣物的老妇。淮阴侯韩信年少家贫,受餐于漂母。②枚乘;西汉时期辞赋家。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篇序曲 序曲:比喻邗沟的开凿成为了京杭大运河建造的开端。
B.就凝固在了时代的苦痛里 凝固:形象地写出废弃的黄河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里。
C.真的随了“淮水安澜”的析恩 安澜:形象地描绘了淮河波涛汹涌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
D.两种颜色的音符 音符:比喻大雁和天鹅同时在河流中徜徉栖息的美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说大运河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含蓄地写了大运河的流向特点,与标题形成呼应。
B.第⑤段采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实写了历史上淮安因运河而形成的物阜民丰、热闹繁华的场景。
C.第⑧段插入两个老者的描写,表现了运河人平静祥和的生活状态,也说明大运河至今仍润泽着这里。
D.文章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既追溯大运河悠久的历史,又呈现现代的繁荣,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4)第⑦段提到“水给我们带来无比灿烂的文明”。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运河带来了哪些文明成果?组卷:8引用:2难度:0.5
八、作文(6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请结合材料,以“忙与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