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1 14:0:2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1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的人格美
林庚
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二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
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
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三 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
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
(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诗的人,他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
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
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的人格创造了先秦之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
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感受其人格的存在。
B.无数的诗人都向往着伟大的人格,因为相较于作品,伟大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C.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们。
D.诗人伟大的人格焕发出一种诗意的美,于是伟大的人格本身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3)下列《屈原列传》中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
A.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文章第二部分多处运用对比或比较的方法展开论说,请依据文本,简要概述。
(5)影响屈原伟大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条梳理。组卷:10引用:6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旋律
高尔基
在我房间窗外面的花园里,一群麻雀在洋槐和白桦的光秃的树枝上跳来跳去,而在邻家房顶的马头形木雕上,蹲着一只令人尊敬的乌鸦,她一面倾听这些小鸟儿的谈话,一面妄自尊大地摇晃着头。
“您知道吗,夫人,金翅雀们飞来啦!”一只老麻雀禀报说。
“乌哇——是事实!”乌鸦回答道。
“他们飞来啦,吵吵嚷嚷,飞来飞去,叽叽喳喳……这是一群怎样也不能安静下来的鸟儿!山雀们也跟着他们一齐来啦……正像往常一样……昨天,我开玩笑地问过其中一只金翅雀:‘怎么,亲爱的,你们飞出来啦?’他毫无礼貌地作了回答……这些鸟儿,对交谈者完全不尊敬他的官衔、称号和社会地位……我呢,不过是一只七等文官麻雀……”
就在这时候,从房顶的烟囱后面,突然出现了一只年轻的大公鸦,他压低嗓门报告说:
“我本着职分所在,细听栖息于空中、水里和地下的一切生物的谈话,并且严密注意他们的行动,我荣幸地报告诸位,即上述金翅雀们,正在大声地谈论春天,而且他们胆敢希望整个大自然很快就要苏醒。”
“唧——唧唧”,麻雀叫了几声,忐忑不安地望着这个告密者。
“春天已经来过,而且来过不止一次……”老麻雀说,“至于讲到整个大自然的苏醒,这……当然,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假如这能得到那些负责主管部门的许可的话……”
“乌哇——是事实!”乌鸦说道,用赏识的眼光瞟了对方一眼。
“必须补充的是,”大公鸦又继续说,“上述那些金翅雀,对他们要饮水止渴的溪流——据说有些混浊——表示不满,其中有几个甚至胆敢梦想自由……”
“啊,他们一向如此!”老麻雀叫喊道,“这是由于他们年轻无知,这一点儿也不危险!我也有过年轻的时代,也曾经梦想过……它……”
“梦想过——什么?”
“梦想过宪……宪——宪——宪——宪——”
“宪法?”
“只是梦想过!只不过是梦想而已,先生!不用说,曾经有所梦想过……但是后来,这一切都过去了……”
“哼!”突然响起了一阵有威力的哼叫声。在菩提树的树枝上,出现了一只四等文官灰雀,他体谅下情地向鸟儿们点头行了个礼,就吱吱吜吜地叫道:
“哎,先生们,你们没——没有注——注意到,空气里有股气味吗,哎……?”
“是春天的空气,大人阁下!”麻雀说。乌鸦却郁闷不乐地把头一歪,用温柔的声音嘎叫了一声,好像绵羊在咩叫:
“乌哇——是事实!”
“嗯,是的……昨天在打牌的时候,一只世袭的可敬的鸱鸮也对我讲过同样的话……他说:‘哎,好像有股什么气味……。’我就回答说:‘让我们看一看,闻一闻,弄个明白!’有道理吧,啊?”
“对,大人阁下!完全有道理!”老麻雀毕恭毕敬地表示同意。
这时,一只云雀从天空飞下来,落在花园里融雪的地面上,他忧心忡忡地在地上跑来跑去,喃喃地说道:
“曙光用温柔的微笑,把夜空的星星熄掉……黑夜发白了,黑夜颤抖了,于是沉重的夜幕,如同阳光下的冰块,渐渐消失。充满希望的心儿,跳动得多么轻快,多么甜美,迎着朝阳,迎着清晨,迎着光明和自由!……”
“这——这是一只什么鸟儿?”灰雀眯缝起眼睛问道。
“是云雀,大人阁下!”大公鸦从烟囱后面严峻地说。
“是诗人,大人阁下!”麻雀又宽容地补充道。
灰雀斜眼看了看这位诗人,吱吱吜吜地叫道:
“哼……是一只多么灰色的……下流货!他在那儿好像胡讲了一通什么太阳、自由吧?啊?”
“他是想在年轻的小鸟儿们心中唤起那些毫无根据的希望,大人阁下!”大公鸦肯定了一句。
“既可耻,又……愚蠢!”
“完全对,大人阁下。”老麻雀应和着。
“可是,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好像,你自己也曾经……号召大家向往过它?”
“乌哇——是事实!”乌鸦突然叫道。
麻雀感到有些狼狈不堪。
“是的,大人阁下,我确实有一次号召过……但那是在可以使罪名减轻的情况之下……作为一只七等文官老麻雀,决不能允许自己对自由的问题采取认真的态度,因为这个问题,并没有列入我荣幸任职的那个部门的研究范围之内。”
“乌哇——是事实!”乌鸦又叫了一声。
要知道,不管肯定什么,对她反正都是一样。
这时,一条条溪水正沿着街道在滚流,它们轻声唱着关于大河的歌曲,说它们在不远的将来,在旅程的终点,将合流到大河里去。
在花园的角落里,在老菩提树的树枝上,站着一群金翅雀,其中有一只正带有鼓舞力地向同伴们唱着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一首关于海燕的歌。
(节选自《高尔基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中各种鸟儿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鸦是沙皇俄国时代主要统治者的象征,她身份尊贵,妄自尊大而又虚伪圆滑。
B.老麻雀虽曾充满理想,追求自由,但后来讨厌革命者,屈服于现实,谨小慎微。
C.大公鸦是沙俄统治下诸多告密者的形象,他的年轻正说明了沙皇思想毒害之深。
D.作为革命诗人,云雀忧心时代的黑暗,讴歌朝阳、清晨,呼唤迎接光明和自由。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讽喻现实,“房间窗外面的花园”其实就是沙俄统治下的社会的缩影。
B.沿着街道滚流的溪水象征了革命力量,在不远的将来必合为滔滔洪流,奔流到大河里去。
C.大量使用“……”“——”,表现出鸟儿们面对现实时,内心感到胆怯,不敢直言,吞吞吐吐。
D.本文既表现了现实的残酷黑暗又蕴含着革命的浪漫,这使得作品既可作为小说来读,也可作为寓言和散文诗来读。
(3)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就回答说:“让我们看一看,闻一闻,弄个明白!”有道理吧,啊?
②黑夜发白了,黑夜颤抖了,于是沉重的夜幕,如同阳光下的冰块,渐渐消失。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5分)
-
3.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 窥:探看 B.廉颇、赵奢之 伦制其兵 伦:辈,类 C.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人开关 延敌 延:抵抗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 固
②君臣 固守以窥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 北,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组卷:74引用:7难度:0.5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满分19分)
-
8.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中秋:上联
重阳:上联组卷:44引用:42难度:0.6
六、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生于忧患,上下求索,踽踽独行,面对信而见疑,他用投江汨罗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苏武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苦守北海,面对匈奴劝降,他用节旄尽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浴血奋战,呕心沥血,忠诚为民,面对民族复兴,他用鞠躬尽瘁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面对疫情肆虐,他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用生死逆行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孟晚舟说:“我不认罪,因为我没做错任何事。”她目光坚定,不惧不畏,从容自若,面对无理扣押,她用坚毅勇敢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一代代中华儿女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涯规划,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