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宁夏银川十五中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35分)

  • 1.默写。
          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篇佳句。行走西北,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
     
     
    ”的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来到北固山,你能领略王湾“
     
     
    ”的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壮阔;登临泰山,你欣赏杜甫歌咏的“
     
     
    ”泰山高大巍峨秀丽的景色;远眺沧海,你会由衷赞叹曹操笔下“
     
     
    ”海水荡漾,山岛高耸的宏阔境界;让我们一起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正如陶弘景所说“
     
     
    ”。

    组卷:8引用:1难度:0.9
  • 2.名著阅读。
          鲁迅纪念馆开展纪念鲁迅先生“追思•读书”活动,倡议各个学校积极参加。你们学校先在校内交流《朝花夕拾》这本书,你作为班级代表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有同学要借阅这本书,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的一些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非常值得一读。
    B.《五猖会》中要看庙会被父亲强制背书的事,可能让你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C.这本书有意思,比如鲁迅小时候和小伙伴夜半看迎神赛会分罗汉豆就很好玩。
    D.这本书就好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还有严谨正直的藤野先生。
    (2)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组卷:9引用:1难度:0.6
  • 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舒畅)。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难道不是每个中国人(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的责任吗?我们也会在文化的xūn(  )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选自《文化是民族的根》)(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ūn
     

    (2)根据号内的解释填出的成语。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4.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对联,既赏心悦目,又陶冶情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面六个句子,分别写的是武侯祠、孔庙、杜甫草堂,请你根据内容搭配成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写序号)
    ①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③盛德有范垂人间
    ④一卷唐诗补蜀风      ⑤至圣无域泽天下      ⑥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武侯祠:
     

    孔庙:
     

    杜甫草堂:
     

    组卷:7引用:3难度:0.7

二、阅读理解(40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锅 巴      ①有牙没锅盔,有锅盔没牙,老家人喜欢说这句话,有点时不我待的叹息,也有点招架不住的自嘲。锅盔硬,锅巴更硬,得有副好牙。
          ②看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说,“柴灶之釜,炊粳饭熟,而锅底之米结成凹,其色黄,其声脆,谓之锅焦。乡言曰‘格炸’。”
          ③看到“格炸”这两个字,忽然眉开眼笑,像是遇到故人,许多乡言没机会说,渐渐地就忘了。他是天津人,我们那儿是陕南,也一直管锅巴叫“格炸”,应该是个象声词,锅巴入口,格炸声远。
          ④我们那儿的锅巴,不管是白米的,还是玉米的,吃饭时并不吃,等吃完饭揭起来,装在篮子里,汪曾祺一篇文章里写老家的锅巴,也是这样处理的,不过,他们喜欢等积攒得够多,用石磨磨成粉状,称作焦屑,几勺就能冲一碗,焦香四起。我们那儿不这样子吃,常常是农忙时,煮点菜汤,把锅巴掰成小块散在锅里,撒点盐,滴点油,就是一碗好饭。这是一种吃法。
          ⑤还有两种吃法,一种当成下酒菜,一种烤着当点心,喝茶。
          ⑥唐鲁孙写陈果夫自创的“天下第一菜”,先把鸡汤煮成浓汁,虾仁番茄爆火略炒,加入鸡汁轻芡,油炸锅巴一盘,趁热浇上勾过芡的鸡汁番茄虾仁,油润吐刚,声爆轻雷……品尝这道菜时,鸡、虾味美,西红柿色艳,锅巴味香,再加上清脆的奇响,可谓耳、目、鼻、舌都得到满足,既热闹痛快,又中看中吃。
          ⑦唐先生对食物品评的那份精当自不必说,难得的是他摹写功夫也了得,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免有过屠门而大嚼的馋相。
          ⑧我吃过最好的锅巴菜,没有虾仁没有鸡汤,简简单单的,是在外爷家。具体时间早已忘记,应该是夏天,因为豌豆米已经圆了,当时他家里还有几位客人,先上了八个凉菜,只是奇怪,桌子中间放了一个很大的盘子,却是空的。更奇怪的是,外爷并没有招待我们去座席,一门心思地烤一块直径尺余的锅巴,锅巴放在铁丝架上,铁丝架子放在炭火盆上,外爷等锅巴烤热,用勺子舀点猪油,给锅巴抹上,抹得很匀称,锅巴吱吱作响,焦香里那一抹脂油气息,弄得我咽下响亮的口水……
          ⑨只是听外婆喊了一声,我这儿好了。外爷答一声,我这儿也好了。飞快地将锅巴夹住放在饭桌的空盘子里,这次第,外婆端着半碗绿浆倾倒下来,一声脆响,锅巴再次让绿浆沸腾了,豌豆的清甜味四散。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落座,筷子都伸过去。
          ⑩外婆说,那锅绿浆是豌豆米,先用油,小火慢慢炒裂,再加水来熬,等它快要收浆没有收浆时,赶紧起锅……如今外爷外婆棺木已拱,这一样吃的,几成绝响。
    ⑪锅巴当零嘴,小孩儿喜欢,好像无话可说。当成佐茶点心来吃,却有些意思。冬天,木炭生好,等它烧得通红,祖父给火上放上架子,有时不拿架子,就放在火剪上。不着急,慢慢烤,他喜欢给锅巴上撒点白糖,愣是烤得糖融进了锅巴,锅巴轻轻地蓬勃之声,间许一粒糖落在火上飞来的焦甜,都惹馋虫。
    ⑫烤好了放在火边等着降点儿温,泡一杯绿茶,一口茶,一小口“格炸”,实在是口福。
    ⑬袁枚《随园食单》里有一种:“白米锅巴,薄如绵纸,以油炙之,微加白糖,上口极脆。”只是我们那儿的锅巴没有这么薄。
    ⑭离家久矣,偶尔在外头吃饭,架不住服务员的热情,点一碗锅巴粥,等端出来,黑星点点,焦煳得不成样子,燃气灶的产物。而锅巴非柴火灶莫属,那些主妇断不会把锅巴烧煳的,她们知道该怎么烧火,用什么样的柴火,锅巴才会焦而不煳。
    ⑮《世说新语》里有一则锅巴故事,说是有个叫陈遗的人,在郡里当主簿,他母亲喜欢吃锅巴,于是他每次煮米饭,都要起一张锅巴,装在袋子里,回家时要带给母亲。后来有个叫孙恩的人起兵,君府出征,陈遗只好背着一口袋锅巴随军,一仗打下来,没打赢,士兵跑进山里,饿死了不少,陈遗活下来了,为啥?他有锅巴吃。当时人都说,这是孝心感天动地。
    ⑯这个锅巴逸事,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温暖的回响,格炸啊。
    (选自《意林》2020年第24期,有删改)(1)文中多处引用典籍中对锅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用勺子舀点猪油,给锅巴抹上,抹得很匀称,锅巴吱吱作响,焦香里那一抹脂油气息,弄得我咽下响亮的口水……(赏析加点的词语)
    ②飞快地将锅巴夹住放在饭桌的空盘子里,这次第,外婆端着半碗绿浆倾倒下来,一声脆响,锅巴再次让绿浆沸腾了,豌豆的清甜味四散。(赏析句子)
    (3)文章第⑭段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6)请你说说你记忆中温暖的美食。

    组卷:11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4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需要历练,人生态度决定成长方向。孟子“舍生取义”引领我们直面选择,勇于担当;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启示我们从小事做起,不断超越;遇到挫折,沮丧落寞时,宗璞激励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喜获成功,志得意满时,诸葛亮告诫我们“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具体充实。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组卷:110引用:1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