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高考语文诊断试卷(7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在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考古事业步入正轨。随着考古新发现的增多和考古材料的不断积累,我们在黄河流域逐步建立起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的考古序列,中原地区成为最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和演变序列的区域。结合古代文献相关记述,中华文明起源中原中心论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考古学家夏鼐较早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模式,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指出:“我们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中已具有一些带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发展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河上游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黄河中游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黄河下游的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刷新学术界的认识。在深化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了后来被归纳为“多元一体”模式的“条块说”和“满天星斗说”等较为系统的观点。这反映了多元文化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过程。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一系列遗址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发挥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组建多学科综合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安徽凌家滩等遗址的考古成果尤为显著,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过程。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模式不断得到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的证实。
    (改编自刘国祥 徐昭峰《不断深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材料二:
          礼制发轫于西周以前的早期中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有序发展的经验积累与规则总结。作为古代社会组织的重要支点,礼制是维系群体秩序的重要规则,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礼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从《周礼》等著作可以推知礼制的洋洋大观。显然,礼制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但《周礼》之前的古礼由于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出土的类型不同的村落和古城遗址、级别不等的墓地和陵园、风格迥异的祭祀场地与盟誓场所,都展现出一定的等级关系和规则秩序。虽然没有文字记录,考古工作者还是能够从考古发现中复原当时的场景,研究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用彩制度、用玉制度、用铜制度为例,即可窥其一斑。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成为具有社会功能和标识意义的礼器,广泛出现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多种场合,承担不同使命。比如,联合结盟、丧葬仪式、祭天祈年、知识传承都有固定的图案,从而形成盟誓用彩、丧礼用彩、祭天用彩、传承用彩的礼制规范。在距今5500年前后开始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我们可以看到成熟形态的玉礼器起到了表明社会司职分工、规范等级秩序的作用。安徽的凌家滩遗址、浙江的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在种类、数量和表达的内涵等方面都体现出跨越式进步的历史信息,将玉礼器的作用提升到新的境界。距今4000年以后,铜器成为礼器,河南二里头遗址、殷墟以及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关系和井然秩序。
          古礼的用彩制度、用玉制度、用铜制度,充分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社会秩序建设源远流长。正是借助考古学透物见人的研究视角,让出土文物活起来,让逝去的场景再度显现,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面向未来,考古工作者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的考古学术支撑。
    (改编自卜工《通过古礼考古研究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材料三: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第一次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时代文化遗存。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第一页,从而使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扩展到旧石器时代及铜器时代,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仰韶文化的发现对当时古史的研究影响极大,中国史前史的研究有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学术界从疑古走向信古,重新建立了古史研究系统;为考古学工作创立了许多优良传统。开创了在考古中运用地质学的传统,注重了对地质、地形、地貌及环境研究,引用了地质学的测绘手段。注重了地层学和类型学的运用,用了类型学来确定遗存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论方法。提倡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方法,在仰韶村考古中首次引入了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传统。
    (改编自《渑池县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观点反映了多元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
    B.从《周礼》可以看出礼制是存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庞大复杂的系统。
    C.即使无文字记录,后人仍可从遗址中获知古代一定的等级关系和规则秩序。
    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考古工作者提供坚实丰厚的考古学术支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浙江的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意味着玉礼器的作用远远超过青铜器的作用。
    C.透物见人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也是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凭借。
    D.仰韶文化作为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田野考古史的开始。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及进程。
    B.材料一引用多项考古研究成果,有力佐证了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观点。
    C.材料二用“总-分-总”结构梳理了古代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D.材料二中作者对古礼考古研究的阐述中也隐含着一定的时间发展顺序。
    (4)请概括材料一引用的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中话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引用这段话的意图。
    (5)关注标题是阅读文章的重要策略。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仰韶文化”,请结合材料的标题和内容,分析作者们为什么要在材料中提及“仰韶文化”。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盘
    陆涛声
          舒启正忽然想起,许福元好久没有来了,便打手机找他,说是停机;又通过熟人打听,终于知道他中风瘫痪,住进康复医院。舒启正心里十分难受。
          与许福元相识,是在六年前。那时舒老年正七旬,受邀去加拿大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回来在本市美术馆举办了回报展。之后有好些书法爱好者登门造访,或是“请教”,或求“墨宝”。许福元便是其中一个。当时许福元已六十出头,家在离市区七十多里的乡村,拿着几幅写的行书和花卉画来求指点。他个子不高,言行举止礼貌谦恭,忠厚老实相,原只念到初中二年级,喜欢书画。许福元彼时已经退休,每月有两千多元退休金,有自留地种蔬菜自给,在苏南农村勉强可以衣食无忧。
          在舒启正眼里,许福元的行书属半入门,运笔有些滞涩,与性格有关,不过也透现出后天努力的积累,实际修养明显超越原有学历。舒启正对他印象良好,便以肯定为主,略提些技法上的建议,还送了一幅自己写的行草和一本书作册页。
          隔了几天,许福元又特地赶来,送来了一只画国画用的调色盘,紫砂的,直径二十五厘米。盘中拦隔成七个小池,都搪着一层白瓷,供存七种颜料;盘盖是一朵梅的形状,盘结着有数朵梅花的折枝作为把子,盖内也搪有白瓷,可供调色;盘底有“顾天佑制”的印。盘内还有一张红纸做了个标签,用毛笔写了“舒启正师惠存,许福元敬赠”。许福元说:“这是光绪时的,一九七六年我从江西一个朋友手里淘来的。放在我那儿受屈,配老师您用!”他送得郑重、虔诚、恭敬,显然,这古调色盘在他心里分量很重。
          舒启正有受敬重的安慰,也被真诚感动。不过他素来只重实用,不中意收藏,早有青花瓷调色盘,便拒绝收下。许福元执意要送,舒启正执意谢却,两人一番推来推去,许福元的脸竟由涨红到泛白,最后两眼湿了。舒启正便不得不做让步,不过为表示谢意,回赠他一套四体书丛帖和一本书法作品集。紫砂古调色盘他用不着,只能搁置在柜里。
          之后,许福元不仅经常带自己的书作来请教,他还有个念初中的孙儿也学书画,在参加考级,他也带孙儿的书画来求舒启正指点。有时还为朋友求字,舒启正也总给他写。他每回来都带礼物:他们那一带是培植苗木的“花木之乡”,这回带株梅花树苗,下回带一盆月季……来来往往,关系也就亲近了。
          一晃过了四年。一次,许福元带来一本打印的诗稿,说他从青年时起就爱写七言、五言诗,记录人生随遇的感受,积累了五百多首,想编印一本集子,求舒启正看看,写个序。舒启正抽时间看完,觉得通俗质朴,有生活趣味,也有因信佛而生的慈悲情怀。他对许福元更增好感。然而舒启正不写诗,觉得没把握写这诗集的序,只能归还诗稿,深怀歉意地说:“你另找人写序吧,到正式排版印集子时,我给你题写个书名,再写个祝贺题字。”
          舒启正依稀记得,在这以后许福元似乎就没再来过。如今得知他遭遇不幸,舒启正想去医院探望,更想为他做点儿什么。舒启正首先想到了那冷搁着的紫砂调色盘和他孙儿也学书画,觉得古盘应该作为他的传家宝传给他子孙;还想到那本诗集,是他一生的心灵历程,对他及孙儿都有不寻常的意义。若是印两三百本,光印刷费起码也得花几千元钱,他家经济原不宽裕,如今更不可能承担这笔开支。他一旦离世,那本诗稿便成他人生最大的未了之愿。舒启正决定资助印刷费用。
          舒启正带着紫砂调色盘,买了水果和营养品,请人开车,到三十里外的康复医院。他把古盘交给了许福元的老伴儿,又表示愿资助印诗集并且帮助编印。许福元的老伴儿既感激又觉得不好意思。许福元躺在病床上,已不能言语,头脑似还清楚,不仅认出舒启正,还听懂了关于古盘和诗稿的事,激动得右手直挥动,嘴里发出“嗬嗬”的声音。诗稿在家里。舒启正便嘱许福元的老伴儿找到后邮寄给他。
          舒启正收到的诗稿,仍是那份打印的,没有电子稿。他先请人打字,又亲自细细加工修改、校对、分类、编辑,请人排版,按早先的许诺,题了书名写了祝词。为赶时间保证让许福元能亲眼见到书,他还亲自到市新闻出版局代许福元申请了省出版局的准印号,不断催促印刷厂。
          诗集印了三百本。舒启正坐印刷厂送书车到了康复医院,拿出一本诗集翻着让躺着的许福元看。许福元浑身颤抖,眼里流出泪水,随后右手僵着朝他老伴儿挥挥。他老伴儿懂他的肢体语意,拿签字笔给他,托着一个本子让他写。他抖着手艰难地写下“假”和“骗”两个歪歪扭扭的字,接着就狠敲自己的头。
          许福元的老伴儿解释说:“您把紫砂盘拿来之后,我二儿子拿去找行家鉴定了,制盘的顾天佑不是光绪时人,是解放初的,也算不上大名家,那盘不算古董。福元知道真相后非常难过,认为原本是当古董送给您,其实是欺骗了您。”
          许福元的喉头发出“嗬嗬”的声音,表示认可。
          其实舒启正从来没有在意过是不是古物。然而他这时心头不由一阵疼痛:已瘫痪在床不能言语,得知当年把假古盘误当真古董送,坦诚说明真相还如此苛刻地自责,这是多么纯净的灵魂!在舒启正眼里,那两个歪歪斜斜的字,是两朵洁白晶莹的莲花,是一颗真诚和纯粹的心里开出的,比真的古盘宝贵百倍。他不由动情地恳求:“这张纸给我留作纪念好吗?”
          许福元的老伴儿把纸从笔记本上小心地撕下,交给了他。
          舒启正珍惜地折好,放进了左胸襟的内袋。
    (节选自《百花园》,2020年第1期)(1)下列对小说节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详细描写古盘的质料、大小、形状、色彩、作用等等,不仅突出了古盘价值的贵重,同时也为后文鉴定古盘真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两个“执意”凸显了许福元和舒启正之间纯正的友谊。同一段中,作者详写许福元脸色的变化,写出了许福元对舒启正的感恩之情。
    C.舒启正拒绝为许福元的诗集写序,导致许福元心生怨恨。小说写“舒启正依稀记得,在这以后许福元似乎就没再来过”,“依稀”和“似乎”暗示了二人关系的疏远。
    D.对于文物收藏者来说,古盘是假的,是可以用金钱价值来衡量的,但对于舒启正来说,真假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情感才是衡量古盘价值的重要尺度。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完全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而是先从许福元中风住院写起,是用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
    B.小说以“古盘”为线索,讲述了舒启正和许福元长达数年的交往历程,构思巧妙,情节较为曲折。
    C.小说取材独特,一件小事里凝结着作者对世态人情、对社会风气、对个人灵魂的深度追问与思索。
    D.这篇小说文字洗练,意蕴高古,尤其是结尾部分,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尽显小小说文体的魅力。
    (3)许福元写下的“假”和“骗”歪歪扭扭,毫无艺术性,舒启正却认为它们“是两朵洁白晶莹的莲花”。这是为什么呢?
    (4)小说作者陆涛声在一篇随笔里写道:“自省、觉悟和忏悔,是洗涤灵魂中的隐垢”,你认为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组卷:2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②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③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④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⑥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⑦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⑧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也很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⑨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1)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录出来的。你认为它应该填入选段的哪个位置?请阐述理由。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2)请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组卷:6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油菜花一般是黄色的,而某高校的科研团队通过将花粉与优良材料杂交、回交、自交等多种选育方法,使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组合,促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目前,除了金灿灿的黄色,油菜花还有桃红、深桃红、深紫色、紫红色、苹果花红、深土黄等38种颜色。成果发布以后,不少网友提出疑问,认为油菜是经济作物,研究颜色毫无意义。
          班级计划组织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表达对此举的态度与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