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 17:0:1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地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
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
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
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C.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
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
B.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烈的家国情怀。
C.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百姓的心声。
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
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
C.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
D.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象。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组卷:20引用:17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冬与狮(节选)
兰晓龙 晚上,队伍来到鸭绿江大桥。
几千个脚步在轻微而又震撼地齐响,几千支枪械在几千个肩膀上往一致的方向晃动,几千个均匀有力的呼吸在夜色中荡漾。
前边是高耸的钢梁,这支队伍的先头已经踏上桥梁。
但是万里像快溺死一般使劲吸进空气,身处其中的方队在他眼中已经成了旋转的重影。近半负荷已经分散到了梅生的车上,可他哪经历过行军?
平河:“看月亮。”
万里麻木地看月亮,被汗渍成一团的黄色:“干吗?”
余从戎:“想你哥,想爸妈,哪怕你那只屎壳郎。反正别总惦着腰腿上痛得想割掉的那几块肉。乖乖,这背包绳,要做吊颈鬼吗?”平河帮他扯松胸颈上的五花大绑,垫了块毛巾。
于是万里的世界恢复了原本该有的样子:几千个脚步并未刻意整齐,但是绝对划一;几千个呼吸匀净得让万里安宁,应和着脚下钢盘水泥的轻微震颤;千里背着全连仅此一支的PPSH-41 冲锋枪走在队伍侧前;钢梁外是皎洁的月亮和蓝黑色的夜云。
万里:“鸟。”
余从戎:“哪有?小万里又说胡话了。”
平河张望万里看的那个方向,然后很生硬地答:“B-29轰炸机。”他可能还在后悔,因为他平时的表现绝不像有这份辨识能力,但他不是第一个发现的,防空号已经在很远的地方吹响,再被各单位主官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譬如七连就被千里的铜哨和梅生的口令双重传达。
梅生:“熄灭灯火。急速前进。”
火把和数量稀少的电筒全部熄灭。呼吸和钢梁水泥的震颤都剧烈起来,包括七连在内的整支部队仍保持着队形,以队列 允许的最快速度冲刺行军。这不是亡命,要疏散你也得过桥再说,而一窝蜂撒丫子,效率绝不如此时的有序。
这并不是短程。刚调匀的呼吸又混乱不堪,万里跑得眼里充血,但忽然又松快了些:余从戎和平河一人一只手,拖着他。
然后来自空中的引擎轰鸣声把呼吸和脚步声都淹没了。这不是一两架飞机,也不仅是B—29,而是包括护航机、战斗攻击机和轰炸机在内的一个完整机群,黯淡的云层中那些远程轰炸机若隐若现,因为速度缓慢又体形巨大,它们不像在飞行,倒确如其名——漂浮的空中堡垒。
迟缓又尖锐的呼啸又压倒了引擎,然后是压倒一切的爆炸。队列仍保持着,在比桥面高出两三倍的水墙中奔跑,水平投弹就是一整串地犁地,所以很快就犁到了他们正奔向的桥头,那是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从万里的角度看,云几无间隙,所以他的感觉是整支部队正在奔向必死之地。
平河:“余从戎!”余从戎:“明白。”
万里还没搞清明白啥就被放翻了,身上的负荷全被余从戎卸走,而他稀里糊涂上了平河的肩——敢情是嫌他太慢。
于是平河一肩机枪一肩万里地开始奔跑,万里也换了个角度看七连向着爆炸狂奔。有人被弹片击中,倒下,但立刻就被战友架起来,狂奔。
终于来到了鸭绿江大桥靠近朝鲜的一侧。部队在挨炸,绝非那种鬼哭狼嚎似的挨炸;他们冲出桥头,就立刻分散往两翼,不阻止后边友军的道路,并且连疏散都保持了队形。有白布的拽出来蒙上,就势让自己没入斑驳的雪地,没白布的则伏倒在斑驳的土地上———干沟里、丘陵间、焦树桩旁。
平河在奔跑,万里在他肩上颠簸,在颠簸中呆呆看着眼前的残垣:曾经是伴江伴桥的聚居之地,现在则是被炸了一遍又一遍的残垣,犹如月球的表面。
然后他被扔了下来,扔在雷公旁边——雷公正在掏出一块白布。
雷公:“谢了啊。”
平河摇摇头,走两步就瘫在路沟里倒气儿去了,全副武装加扛个人跑了小一里,他也够受的。雷公:“趴近点!莫嫌老来丑——这破布盖不住两个人!”
万里开始尖叫。
雷公:“爆炸。好好看爆炸。炮排的人最该提防的就是爆炸。我都不敢让你碰能炸的东西。”
万里不叫了,呆呆看着,理智尚存但手脚瘫软,雷公只好自己趴在他身上,然后一块布罩住两个人。
炸弹还在连三接四,但居然显得很安静,因为被炸得沉静之极。
甚至连钢铁与火焰之中的死亡都是沉静的,没有惨叫,只有安静的牺牲。
雷公忽然开始乐;“像不像怕鬼的小孩缩在被窝里?”
是挺像。不论是他的玩笑还是周围人的表现都让万里也慢慢安静下来,而炸弹的落点也逐渐稀疏,远去。
各单位主官第一拨起身,“清点伤亡”“卫生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团部的骑马传令兵在硝烟烈火中驰骋传令。
那匹马急驰而来,几乎踏到了白布下的万里。雷公蹦起来一拳砸在了马脸上。
小传令兵费劲勒住长嘶而立的马;“第七穿插连,敌空袭猛烈,现决定化整为零,以营以下规模行动为要。你部可穿插狼牙山脉,抵达长津湖战区,再行集结!这是地图!”
千里接住了小传令兵递过来的信封:“七连明白。”
万里看到,传令兵的小脸上绷着几千人大团的严肃,顿生同龄人的亲近之心,可对方已风驰电掣而去。
千里打开信封,一张书面命令,与传令兵口头传达的无异,一张大比例地图,千里也在看着那里,最不愿意看到又不可能不看到的部分。命令已经看完,看痕迹多半是从课本上撕下来的。梅生也在看,脸比千里还黑。
千里:“第七穿插连!集合!”
【注】伍万里是刚刚入伍的志愿军战士,伍千里是他的哥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夜晚、雪地、过桥、轰炸等要素构成了艰险的行军环境,烘托了战士们的勇武与不屈。
B.平河与余从戎仅通过一呼一应,就明白了对方意图,可见帮助万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务。
C.部队冲出桥头后,向两翼分散,并且都保持了队形,说明这支队伍临危不乱、骁勇善战。
D.面对敌军的轰炸,万里开始感到十分恐惧,经过雷公的安抚,他内心逐渐变得安静淡然。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反复使用“几千”这一词语进行修饰,凸显了志愿军队伍的阵容整齐、威武雄壮,也易于表现战士们纪律严明、士气高昂。
B.小说在刻画万里的形象时,分别用“汗清成一团的黄色”的月亮、“皎洁的月亮”含蓄地表现了他在行军途中前后不同的状态和心理。
C.小说借助“漂浮的空中堡垒”“一整串地犁地”“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等比喻描绘敌机轰炸的场景,使读者对战争的感受更真切。
D.小说中的小传令兵口头传达命令时,言简意赅,语气坚定,这样的语言既符合小传令兵的身份和年龄,又强化了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3)文中画线句子从万里的视角描写战争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4)节选的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志愿军战士的群体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组卷:20引用:8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摆在第一位的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①________?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②________,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尽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我们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③________,通过这种优势转化,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负青山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善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多面共赢
B.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
C.改善保护环境、创造就业、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等多面共赢
D.实现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创造就业、保护环境等多面共赢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4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冬成功摘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在领奖台上,看到亚军和季军坐着轮椅,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卢冬的举动赢得大家的一致赞扬,有网友说:“这一蹲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生活里的卢冬虽然没有双臂,但化妆、弹琴、书法、做饭……都不在话下,而游泳让她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卢冬说:“我也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嘲,可以开玩笑。请大家把我看作一个普通的女孩。”卢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蹲得下去”和“站得起来”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想成为一个既能“蹲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青年既“蹲不下去”,又“站不起来”。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2引用:2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