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第七届“鹏程杯”四年级语文邀请赛试卷

发布:2024/8/10 0:21:48

一、积累与综合运用(36小题,每题2分,共72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4.下列词语中与“防患于未然”意思不同的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5.以下成语不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9
  • 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9
  • 7.对下列汉字的说法错误的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8.下列成语中含有反义词的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9.下列与“虎”有关的词语,属于褒义词的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10.词语中把最后一个字改成轻声,往往会改变词语意思。下列词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项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11.下列加点的词语属于贬义词的项是
     

    A.生命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B.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得多了。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场面恢弘,令人赞叹
    D.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E.如果一直能够防微杜渐,怎么又会让这些恶习死灰复燃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12.下列有关“路”的俗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希望我们的友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B.做事不要太钻牛角尖,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稍加变通,一定可以成功。
    C.他凭借多年登山的经验,判断此时山间浓雾大起,必须采取“山不转路转”的措施。
    D.其实,走没走路都会被人议论、评说,如果你选择了走,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E.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天无绝人之路”,那条任意铺下的路就变成了巷子,弯弯曲曲的,尽头一样还是水田和菜圃。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13.下列词语都与“说话”有关,其中表示“真诚而深情地说”的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与理解(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 40.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问题。
    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宣州,这首五绝作于李白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距其离开长安已有十年。
    (1)本诗的诗眼是
     

    A.孤
    B.独
    C.尽
    D.厌
    E.闲
    (2)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有
     

    A.孤独
    B.失意
    C.傲慢
    D.豁达
    E.超然
    (3)诗歌运用到的手法有
     

    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以动衬静
    E.以静衬动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41.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问题。
    繁星•春水(节选)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1)下列冰心的诗句,修辞手法表述正确的项是
     

    A.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拟人)
    B.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比喻)
    C.我的心,孤舟似的,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比喻)
    D.深林里的黄昏,是第一次么?又好似是几时经历过。(反问)
    E.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拟人)
    (2)诗中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发展、贡献、牺牲,这三个词语间体现的关系是
     

    A.并列
    B.递进
    C.选择
    D.对比
    E.总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词汇,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质。
    B.诗中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C.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D.诗中“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E.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组卷:14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