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是言志的,是显意识的,像杜甫《咏怀五百字》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份深厚博大的感情令人读起来心里一阵发热,那是诗的好处。但词更微妙,它常常在表面所说的情事以外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所以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词之所以形成这种微妙的作用,是由于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双性人格”,这是从《花间集》就开始了的。花间词用女性形象和女性语言来描写女子的感情,但其作者都是男性。如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因为屈原也曾以女子自比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而且,当男子求取科第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双重的语境”。早期文人词产生于西蜀与南唐,相对于五代乱世的中原而言,西蜀与南唐的小环境是安乐的,是可以听歌看舞的;但从大环境来看,北方对他们这些小国有强大的威胁,其前途很不乐观。冯延巳《蝶恋花》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饶宗颐先生说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南唐是一个必亡的国家,作为宰相的冯延巳,内心有沉重的负担,朝廷中又有主战主和的纷争,他有许多抑郁和痛苦是无法对别人说的,而这些无法说清的东西居然就在写美女和爱情的词里无心地流露出来了,这正是词微妙的作用。
          词的这种作用又是从何而来呢?有的时候,它来自“语码”的作用。所谓“语码”,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语言的符码,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媒介。如“蛾眉”这个词,常常使人联想到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有的时候,它来自“显微结构”的作用。南唐中主李璟的诗句“蓝萏香消翠叶残”如果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行不行?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后者的“荷花”“荷叶”完全是写实的,不给人以言外的联想;而前者就不同了。“菡萏”出于《尔雅》,它是古雅的,与现实之间有一个美感的距离;“翠叶”的“翠”不仅仅是颜色,还使人联想到翡翠、珠翠等贵重的东西。“菡苔”的古雅、“翠叶”的贵重、“香”的芬芳,所有的名词都指向一种本质的高贵美好,但连接它们的动词是什么?是“消“和“残”,那是一种无情的摧毁。所以这一句让王国维联想到了《离骚》的“众芳芜秽”和“美人迟暮”。
          正是由于词这种体裁具有引人产生联想的微妙作用,所以在那些具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阅读背景的读者之中也产生了一种期待视野,他们总是渴望从中读出属于男性的对建功立业的感慨,而不仅仅是对美色和爱情的描写。这就需要善于仔细体会词中有没有那种“语码”和“显微结构”的作用了。
    (摘编自叶嘉莹《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微妙之处在于其往往能带给读者丰富的联想,而诗是显意识的,缺少这样的微妙。
    B.温庭筠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借女子梳妆之事表现了仕宦不得的悲哀。
    C.“荷花”“荷叶”等写实的意象缺乏与现实的美感距离,无法给人以言外的联想。
    D.在诗歌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词语作放大式的处理,从文字背后发掘出隐含的信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从词的表现特点和语言功能两方面进行分析,思路清晰。
    B.文章基于对诗、词的对比分析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又探究了其形成过程。
    C.文章对于典型诗句进行了具体分析,又引述他人的相关解读,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D.文章在传统诗词赏读中,引入“语码”“显微结构”等专业术语,增强了理论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延巳写饮酒的词作也饱含家国之愁,可见词并非不能言志,只是表现得并不显豁。
    B.如果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作者与读者之间就难以借助“语码”实现有效沟通。
    C.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蕴丰富,体现了“双性人格”。
    D.评赏诗词的阅读视野,应由读者期待等个人视野与创作环境等历史视野结合而成。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比如,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等等。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七大战略,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摘自石仲泉《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人民日报》2020年8月19日)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9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8%、36.8%和59.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2.2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2.6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消费恢复慢于投资的态势,消费增长滞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营收及利润恢复增长。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落实,消费端持续回暖。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内需回暖特别是消费明显回升,预示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或为四季度与2021年中国经济反弹蓄势。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摘编自祝嫣然《人均GDP超1万美元,经济总量将破百万亿元》)
          材料三: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
          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摘自宁吉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决战决胜实现目标必须加快补短板》,《人民日报》2020年7月2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后的主要矛盾,对于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重要意义。
    B.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既有赖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要依靠新型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第三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更为重要。
    C.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促进人民消费的政策以帮助企业盈利,这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D.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脱贫变得更加困难,这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药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延续又有发展,这是时代的变化和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共同决定的。
    B.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速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为明显。
    C.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速均创五年来最低,产业总量的差距也创五年来最大,可见“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D.截至2020年2月底,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部分地区的人群面临着严重的医疗、教育等问题。
    (3)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我国可以采取哪些经济建设举措推动社会发展。

    组卷:6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归 来
    莫泊桑(法)
          浪涛拍打着海岸,蓝天一望无际,疾风劲吹,朵朵白云像鸟儿似的飞快地从天空掠过。坐落在山口海边的小村沐浴在阳光里,暖洋洋一片。
          马丁•莱韦克家正好坐落在村口。这是一幢渔家小屋,墙是黏土的,屋顶铺了一层茅草,上面长了一簇簇蓝蝴蝶花儿。
          男人出海了,女人在屋前补渔网。园地口上一个14岁姑娘在缝补一件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破衣服。还有一个女孩,抱着一个小男孩哄着。两个两三岁的男孩面对面坐在泥地上玩耍。
          补衣服的姑娘突然喊了一声:“妈!”“什么事?”“他又来了。”
          母女俩从早晨开始就心神不安,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母亲总觉着他的眼神怪里怪气。
          母亲叫马丁,丈夫叫莱韦克,人家管他们一家叫马丁-莱韦克。她原先的丈夫水手马丁所在的那条船“姊妹”号出海时失踪了。船上的水手也一直音信全无,大家都认为这船连人带货都沉没了。
          女马丁带着两个女儿含辛茹苦等了她男人10年。当地一个叫莱韦克的渔民是个鳏夫,带着个男孩,向她求婚,女马丁于是改嫁给他,三年中间又生了两个男孩。家里几乎没有见过肉,面包很贵,冬天刮大风的那几个月他们有时候只得赊账买面包吃。几个小家伙倒长得很结实。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刮起了大风,她男人莱韦克本想出海,看到风大走不成,于是帮妻子一起补渔网。
          9点钟,大女儿买面包跑着回来,神色慌张:“妈,他又来了。”
          母亲的脸刷地变白,对她男人说:“莱韦克,叫他别这么偷看我们,我心里直发慌。”莱韦克是个身材高大的水手,他神色从容,朝那游荡的人走去。
          莱韦克带着陌生人一起朝屋子走来。女马可一下慌了神,直往后退。她男人对她说:“给他拿点面包,倒杯苹果酒,他打前天就没有吃东西了。”他们都进了屋。游荡的人坐下,在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低头吃起东西来。
          母亲站在一旁盯着那文看两个叫小马丁的姑娘背靠着门,其中一个抱着最小的男孩,都馋得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人。
          莱韦克械装把椅子坐下,问陌生人:“您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
    “我从塞特过来。”
    “就这么走来的?”
    “没错,走着来的,身上没有钱,只能用脚走。”
    “您去哪儿?”
    “我就来这儿。”
    “您在这儿有认识的人吗?”“也许吧。”
          他脸色憔悴,布满皱纹,整个脸都是瘦骨嶙峋。
          莱韦克突然问他:“您叫什么名字?”
          他没有抬头,只是回答说:“我叫马丁。”
          母亲莫名其妙地颤抖。她像是要走近些好好看看这流浪汉。来到他面前,她双臂垂下,张大着嘴,不禁呆住了。
          莱韦克最后又问了一句:“您是这儿人?”
    “我是这儿人。”
          这时他终于抬起头,女人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顷刻两人的目光仿佛交织到一块儿凝住不动了。
          她声音发抖:“是你,当家的?”
    “没错,是我。”
          原来,马丁他们的船在非洲海岸触礁了。除了马丁,其他人都不幸遇难。而马丁又被野人部落扣了12年,直到最近才有机会回来。
          女马丁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
          莱韦克说道:“现在怎么办?”
          马丁问:“她男人是你?”
          莱韦克回答说:“对,是我。”
          他们相对看了看,谁也没有说话。
          这时马丁看了一眼在他身旁围了一圈的孩子,朝两个女孩点头示意说:“她们俩是我的吧?”
          莱韦克说:“她们俩是你的。”
          他说:“上帝呀,她们都长那么大了!”
          莱韦克又说了一句:“现在怎么办?”
          马丁心乱如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下了狠心说:“我嘛,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不想为难你,各人的孩子归各人。孩子妈归你,还是归我?你怎么定我都答应。不过这房子该归我,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而且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
          女马丁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两个女孩忐忑不安地望着她们的父亲。马丁站起身朝他妻子走去,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了起来:“我的男人呀,你终于回来了!”
          几个男孩子看到母亲哭也哭了起来。莱韦克站在一旁等着。
          他们决定找神甫裁决,两个男人一起走出去。走过咖啡馆门前,他们决定一起喝一杯。“呃,希科,来两杯费尔酒,要好的。马丁回来了,我妻子原先的男人,你是知道的,那条失踪了的‘姊妹’号上的马丁。”
          老板一手拿着三只玻璃杯子,一手拿着长颈大肚玻璃酒瓶走过来,神色从容地问:“噢!你回来了,马丁?”马丁回答说:“我回来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蓝天、白云、阳光营造了一份美好而温暖的氛围,茅草屋顶反映了马丁•莱韦克一家生活的贫困,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
    B.“母亲总觉着他的眼神怪里怪气”埋下伏笔,“她”原先的丈夫出海时失踪的插叙,都使后文情节发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C.小说在两位丈夫去找神甫解决问题路上到咖啡馆喝一杯中戛然收束,这样的结尾留白韵味悠长,人物命运到底如何引人深思。
    D.小说描写的马丁一家的故事虽然悲惨却又温馨感人,但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文中画线句子三处写到女马丁的哭泣,这三处哭泣分别体现了女马丁当时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以小见大是短篇小说的主要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莫泊桑在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组卷:21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1年1月18日,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活动,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来到国家天文台,宣介《月球样品管理办法》。这是《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首次对外发布。《办法》明确,月球样品原则上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四种基础用途。在国际合作方面,《办法》明确,月球样品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中国缔结和参加的相关国际公约,鼓励开展基于月球样品的空间科学国际联合研究工作,促进成果的国际共享。

    组卷:10引用:5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李大钊      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是一个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的人。
    --于敏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习近平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复兴中学将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你愿意将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向校团委写一封推荐信,阐明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4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