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5 11:0:15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情无高下,手法有别。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两句,寄情与明月,无奈而浪漫;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两句,听觉转视觉,苍凉又旷远。

    组卷:10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①               (A.伏 B.停)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②               (A.窜 B.飞)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jié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3)根据文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①②处横线上。
     
    (只填字母)

    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42分)

  • 7.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太丘舍
     

    ②不亦
     

    不习乎
     

    ④入门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
    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其作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C.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D.【乙】选文中的一些短语或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择善而从”“三入行,必有我师”。
    (4)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甲】选文中“友人”的做法。

    组卷:21引用:6难度:0.5

三、表达(33分,含卷面书写3分)

  • 8.作文。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的付出之后,你必有所得。谷进粮仓是收获,点滴进步是收获,真诚友谊是收获,心灵感悟是收获……相信这个秋天你一定收获满满,那就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吧。
          请以“收获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组卷: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