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二(下)合格性语文模拟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第Ⅰ卷阅读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3小题,共11分)
-
1.阅读回答问题。
雨 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阴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④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⑤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⑧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⑨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鲜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⑩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⑪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⑫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眷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冯建华/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夏雨虽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但相比之下,作者更喜爱春雨。
B.从文章第⑦段“泼辣”一词可见夏日的雨来得急,雨量很少。
C.文章第⑩段写秋日的雨“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
D.文章写秋日的雨先“有几分落寞”,又写“她并不落寞”,前后自相矛盾。
(2)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把雨比作女性,是为了表现雨的狂放、刚健和滋润万物的母性特征。
B.文中多处引用古诗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雨景之美,使文章显得典雅。
C.文章第③段语言整散结合,长短错落,富有表现力。
D.文章第⑨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夏雨如母亲般热切地哺育生灵。
(3)作者以人喻雨,文中春、夏、秋的雨各有什么与人相似的性格特点?组卷:6引用:1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7小题,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共1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班圆《汉书•李广苏建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B.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C.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查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D.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B.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卫,掌管皇帝的车马。
C.后土,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
D.春秋,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认为朝廷刻薄寡恩。奉命出使的苏武,家庭连遭不幸,大哥、弟弟先后被逼自杀。
B.苏武一心为国效命。他认为自己和父兄都蒙受皇上的恩惠,理应牺牲自己报效国家。
C.苏武视死如归。面对李陵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苏武不为所动,用绝交效死回敬敌人。
D.苏武忠于朝廷。叛将李陵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组卷:4引用:1难度:0.7
第Ⅱ卷表达题(共5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4小题,共1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 、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 、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 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膜拜 夏商西周 更要 B.崇敬 夏商西周 还要 C.膜拜 商彝周鼎 还要 D.崇敬 商彝周鼎 更要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3)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宽容,就像一杯温暖的香茶,能温暖心灵的寒气;组卷:0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本题1小题,共40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之于民,亦类也”,普通人也能够成为伟大的人。孟子还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上述材料能给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