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18 11:30:1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 1.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7
  •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 4.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在动物细胞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1引用:5难度:0.8
  •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其组成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6.下列关于酶活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7
  • 7.关于某二倍体植物不断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2难度:0.7
  • 8.下列关于现代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8
  • 9.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10.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8

二、非选择题。

  • 30.红豆杉富含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请回答与红豆杉组织培养及转基因有关的问题:
    (1)在进行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时,最好取春季新长出的茎叶,经
     
    处理后才能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通常是不定形态的,原因是
     
    。为增加愈伤组织的数量,可以将培养瓶中的愈伤组织切下,接种至新的相同培养基上进行
     

    (2)可从固体培养基中筛选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接种至含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摇床上振荡培养,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紫杉醇含量和培养的温度、pH、光照条件、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及细胞遗传特性有关外,还受
     
    的影响。在植物细胞不断再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
     
    (可遗传变异类型)等变化,这会导致细胞全能性的丧失。
    (3)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有多种途径:以经改造的农杆菌Ti质粒为
     
    ,通过寄主感染受体植物的途径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也可通过
     
    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还可以将外源DNA包裹在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中,通过与
     
    融合完成细胞的转化。

    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31.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获得性肺炎主要的致病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株增多、耐药性增强。噬菌体是一类细菌性病毒,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为研究探索应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1)噬菌体体外抑菌实验
    材料与用具:LB培养基,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感染复数(MOI)分别为10、1、0.1的噬菌体phage1513,PBS(磷酸盐平衡生理盐水),恒温振荡培养箱,比色计。
    (要求与说明:感染复数指侵染时噬菌体与细菌个数之比,感染复数越高,裂解越快。肺炎克雷伯氏菌数量每小时测一次,可通过测定波长650nm的光密度值并计算,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4个反应器皿,加入等量LB
     
    (液体/固体)培养基。
    ②分组如下:
    A组:3mL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3mLPBS
    B组:3mL菌液+3mL感染复数为10的噬菌体phage1513
    C组:3mL菌液+3mL感染复数为1的噬菌体phage1513
    D组:3mL菌液+3mL感染复数为0.1的噬菌体phage1513
    ③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37℃、150rpm培养,
     

    ④统计分析数据,并在坐标图上画出预测结果:

    (2)噬菌体体内治疗实验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对小鼠进行麻醉,滴鼻20μL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建立肺炎小鼠模型。滴鼻菌液后2h,3个实验组以滴鼻给药方式分别给予小鼠20μL感染复数为10、1、0.1的噬菌体,对照组滴鼻给予小鼠20μL的PBS缓冲液。自滴鼻菌液开始,每12h记录死亡小鼠数量。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有:①
     
    ;②
     

    (3)分析与讨论
    ①从变异的角度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出现耐药性的原因是
     

    ②噬菌体能够在血液及其他组织中循环,但也会被抗体中和,影响其裂解效果。在急性感染治疗早期,抗体中和作用并不能成为治疗的障碍,原因是
     
    。如果噬菌体中和抗体能够在整个噬菌体治疗过程中一直出现,可通过
     
    达到治疗效果。

    组卷:5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