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一中八年级(下)调研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7/6 8:0:9
一、积累运用。(25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因其富贵与华美,为世人yǎng mù( )。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代表继续接力提出将牡丹定为国花,引起热议。牡丹文化A(源远流长/日积月累),可以zhuī sù( )到《诗经》,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又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相关的作品流传甚广。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lǐng yù( )。
ㅤㅤ它的雍容华贵,自然是经历过无数风霜雨雪,苦苦煎熬而来。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牡丹扑鼻香?千百年来,世人讲述春雪中唯有牡丹不改花期不绽花瓣被贬,传扬它不畏权贵的傲岸风骨。天姿国色奇香异,一笑倾城花中王。盛世年华,我们共赴一场春之牡丹花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2)A处的成语是:
(3)画线句有语病,请根据语意提出修改意见。组卷:8引用:1难度:0.7 -
2.阅读经典,了解传统,感知文化魅力。
(1)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ㅤㅤ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ㅤㅤ读了《式微》和《子衿》二首诗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语言表达形式十分感兴趣,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这一章节选段内容,以其中一首诗为例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常见的语言表达特点及作用。
ㅤㅤ《<诗经>第四》选段: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3)八年级开展“朗读经典诗文”活动,请给这个活动撰写一份宣传语,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组卷:19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6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裱花
曹洪蔚ㅤㅤ①汴梁城乃书画名城,文人墨客齐聚,能写会画者云集。有人做过统计,仅国家级的书画家就有数百人之众。
ㅤㅤ②书画繁盛,催生了另一个产业的兴旺,那就是装裱业。汴梁城的御街、书店街都零散分布着一些古色古香的装裱店,最集中的地方是南京巷,一街两行,门挨门,店挨店,全是搞装裱的,走进去,纸香墨香,直往人的鼻孔里钻。
ㅤㅤ③装裱字画是传统手艺,裱画也裱字。这些年,书展多,画展也多,加之字画收藏市场火爆,装裱业就比较兴隆。传统装裱手艺工序多,耗时长,利润低,所以不少装裱店顺势而为,置办了机器,都改成了机裱,省时省力来得快,多挣了不少票子。
ㅤㅤ④也有固守传统手艺的装裱师,不为所动,坚持手工装裱字画,南京巷墨祥轩装裱店的装裱师谭玉璋,就是其中之一。
ㅤㅤ⑤谭家装裱乃祖传手艺,传到谭玉璋这一代险些断代失传,所以他格外珍惜,坚决不搞机器装裱。谭玉璋认为,书画艺术工业化,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东西。
ㅤㅤ⑥懂书画的人都知道,一幅完美的作品,三分书画七分装裱,道出了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装裱书画,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装裱师傅的综合素养也要求极高。一幅书画装裱下来,要经过制浆、托心、托染、镶嵌、裁边、料串、配背、覆画、磨画、配杆、扎带等诸多工序,装裱者心要静,气要匀,身要正。装裱出的字画镶口匀细,平整光洁,柔软协调,乃为上品。这样的作品,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柔韧,手触厚薄适度,收卷灵动自如。
ㅤㅤ⑦说起来,装裱书画也是个良心活儿,需童叟无欺,智愚同待。谭玉璋当年跟父亲学艺时,就常听父亲唠叨爷爷做装裱师傅时的一件事。那天,爷爷接待一个来装裱字画的人,是省府前街的厨子麻六。麻六说:“谭师傅,我在大南门租了一个门脸儿,开了个香辣虾菜馆。昨晚我在家里翻腾,找到了一张画虾的图,求您给装裱一下,挂在我的菜馆里,好招徕顾客。”爷爷展开一看,立时怔了一下:这是一幅齐白石的《墨虾》,看那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这水中之虾,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似在嬉戏游动,触须也似动非动,表现出强烈的灵性和透视感。爷爷看罢,问麻六:“此画从何而来?”麻六拍了半天胖头,说是他在省府做厨子的时候,从省主席的办公室顺出来的。爷爷临摹画虾多年,知道这是齐白石的真迹,只是麻六不识货,不知这幅画的珍贵。说好价钱,定好日子,爷爷送走了麻六。回屋,爷爷再次展画欣赏,一再感叹好画明珠暗投。凭爷爷画虾的水平,他完全能模仿个八九分的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来。爷爷端赏一阵儿后,依照装裱工艺,依次进行,并如期把装裱好的《墨虾》交给了麻六。后来,爷爷说起这事儿,承认当初有些心动,但他心里牢记着谭氏装裱的祖训,没做出有辱祖上的事情来。
ㅤㅤ⑧回过头来,咱还说如今的装裱师傅谭玉璋。谭玉璋学会书画装裱手艺后,还能画,善写意,工篆刻,属多面手。装裱之余,刻刻画画,自得其乐。
ㅤㅤ⑨菊香满城的一个秋日,墨祥轩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人谭玉璋认得,原来也是搞装裱的,叫秦岭。秦岭曾在南京巷开有装裱店,最先改了机裱,后又去了南方,专事倒腾字画,发了一些财。
ㅤㅤ⑩谭玉璋看见秦岭进来,忙迎过去,寒暄道:“是哪阵风把秦老弟给吹来了,让小店蓬荜生辉。”秦岭呵呵一笑,回答说:“是南国惠风呗。谭哥,你真该跟我去南方走一趟,开开眼界,窝在这里,亏了你这把手艺。”谭玉璋说:“我是个散淡之人,跟不上你的节奏,去了会是个累赘,还是老实待在这南京巷吧,心里头踏实。”
ㅤㅤ⑪抿了一口茶后,秦岭对谭玉璋说:“谭哥,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跟你谈个哥儿俩一块发财的买卖,不知你可有兴趣。”“是何买卖,说来听听。”谭玉璋问道。秦岭把头伸过来,压低声音说:“名画揭裱,一幅多变。”
ㅤㅤ⑫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装裱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初次装裱的书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书画。揭裱最难,非一般裱技所能为。善揭裱者,一幅裱过的旧画,可揭出数层,再经加工做旧,裱成数幅画作,一幅变成多幅,且真伪难辨,在黑市出手后可获暴利。这也是装裱业的作伪术之一。谭玉璋学过揭裱,但都是原画重裱,从不搞一幅多揭多裱。
ㅤㅤ⑬秦岭前些日子拍到一批名人字画,立时想到了作伪,无奈自己揭裱技艺不精,猛然就想起了谭玉璋,知他是汴梁城的揭裱高手,就打“飞的”一路赶来,并许诺与谭玉璋五五分成。
ㅤㅤ⑭谭玉璋弄明白来由,婉言相拒,说:“多谢老弟信任,我虽善揭裱,但从未试过一幅多揭,如今老眼昏花,更是不敢接手,损坏了你的名画,我砸锅卖铁也赔不起你呀。”
ㅤㅤ⑮秦岭见谭玉璋不愿合作,悻悻而去。
ㅤㅤ⑯月余,几名警察闯进南京巷墨祥轩,亮证执法,调查一桩书画作伪诈骗案。警察说,有人报案,称花大价钱买到了揭裱作伪的名人书画,卷轴上标有“汴梁谭氏装裱”字样。
ㅤㅤ⑰谭玉璋看罢,自知遭人陷害,那人是谁,他也心知肚明。他对警察说:“这作伪书画并非谭氏装裱所为,你若想破案,我可提供一些线索。这些年,为保谭氏装裱的清白,我一是坚守,二是自证。谭氏装裱留有落款,但不在卷轴之上,而在画轴夹层钤印①,不信,可拿给你们看。”
ㅤㅤ⑱警察看过钤印后,对谭玉璋的说法深信不疑,一抬头,又看到了装裱店悬挂的谭家祖训匾额,上书:不欺客,不作伪,不贪财。
ㅤㅤ⑲几名警察一起向谭玉璋敬了个礼,然后匆匆而去。
【注】①钤(qián)印: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
(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接受祖传谭家装裱手艺→谭玉璋①
(2)第⑦段讲述谭玉璋爷爷装裱名画《墨虾》的故事,有哪些作用?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谭玉璋这一个人物形象。
(4)比较链接材料和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分析主题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ㅤㅤ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选自《核舟记》)组卷:39引用:1难度:0.3
三、作文。(65分,其中书写分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与体贴关爱父母的孝心,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的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组卷:54引用:1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