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1/13 9:0:26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 1.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组卷:406引用:5难度:0.9
  • 2.下列句中加点词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2难度:0.9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9

  • 4.古诗文名句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
     
     
    ”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组卷:1467引用:3难度:0.8
  • 5.与黑蝎相比,
     
    可谓一个巨人,发育完全时,身长可达八九厘米。其色泽呈干麦秸的那种金黄。

    组卷:27引用:1难度:0.8
  • 6.新闻热点。
    ________ㅤㅤ(人民日报11月21日)11月20日夜,“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隆重举行,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35位作家和翻译家,为文学的灿烂星空增添了新的耀眼的光芒。①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我们看到新时代文学书写时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得到提升。“弄潮儿向涛头立”,作家们将目光聚焦时代与历史的主战场,敏锐捕捉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大踏步走向未来的时代足音。同时,他们也注视着一片热烈的草叶、一道温润的月光、一个善意的眼神……这是时代之风的吹拂,在我们心灵世界的波动。②“致广大而尽精微”,作家们创造与探索着新时代的美学和语法。生活的丰饶美好与心灵的细腻婉转,使新时代文学创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这则新闻画线部分有两处错误,请任选一处并加以改正。
    我选第
     
    处,改为:
     

    组卷:1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7.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在下面表格的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地位 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特征 总说 A(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分说 大处讲究 亭台轩榭的布局 B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细处注意 C 次要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总结 不止以上这些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选文第③至⑥段,已经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第⑦⑧⑨三个自然段还有必要再说明吗,为什么?

    组卷:102引用:5难度:0.6
  • 8.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选择了一篇散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微信步数
    姜萍
          ①母亲喜欢走路,年轻时就喜欢隔三岔五地去赶集,一口气能走上五六里路。记忆中,她总是风风火火,见人就说:“每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
          ②我明白,母亲这样做是因为家庭负担重,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既要做农活,又要拉扯我们兄妹三人。她不敢病,也病不起,只能让身体棒棒的,才能支撑起这个家。
          ③后来,我们兄妹三人先后考上大学后,父亲也回到了家,母亲终于有了一些闲暇的时光,每天晚饭后,她就和父亲一起,绕着村子走上几圈。那时,微信刚有了运动圈,母亲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天看看自己的排名,给大姨、二姨和亲戚朋友们点上赞。
          ④好不容易,我们都在域里立下了脚,安稳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年。父亲却突然患上癌症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母亲孤零零一人了。我们轮番动母亲来城里,和我们谁住一起都行。母亲却总是推辞,她说,自己住乡下习惯了,家里还有田地、菜园、鸡鸭,她一样都割舍不下。
          ⑤我们放心不下母亲,便轮流着回家看她。母亲每每看到我们回来,总是嗔怪我们:“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钱啊,还耽误你们的时间。”她举起手机,打开运动圈对我们说:“看,我身体好着呢,每天能走一万步,你们忙自己的事去吧。”
          ⑥这倒是真的,母亲至今依然保持着走路的习惯,每天,她的微信步数总在我的朋友圈里遥遥领先。于是,我就养成了每天看母亲步数的习惯。看到步数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心里就踏实多了。那步数背后,是一个永远生机勃勃、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母亲。
          ⑦一次,我加班到凌晨一点才回家,临睡前,发现母亲当天的微信步数只有两百多步。天哪,到底怎么了?一个晚上,我都心神不宁,母亲会不会是生病了、不舒服,一直躺在床上?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急忙给母亲打去电话,那头却传来了母亲爽朗的笑声:“傻丫头,你二姑家女儿不是快出嫁了吗?昨天我就在她家帮忙缝了一天被子呢!”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⑧不久前,公司接了一个大型项目,我每天忙得很,半个月都没给母亲打过电话,只是偶尔看看母亲依然每天成千上万的步数。项目快要竣工时,我们和甲方会面时,我居然遇到了邻村的朋友小萌。
          ⑨一见面,我们就“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说到村里的事时,她突然问我:“兰姨的腿好点了吗?”我一愣,妈妈的腿怎么了?小萌说,你居然不知道啊,兰姨前段时间去摘果子,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了……
          ⑩我心急如焚,害怕电话里母亲不说实话,我没有打招呼,第二天一早就赶紧请假买票回家了。
    ⑪推开门,看到的一眼让我眼眶湿润了——母亲靠坐在床上,一条腿用被子高高垫起,在她的床头,一根长长的带子系着手机,她不停地推动看手机左右摇晃着,嘴里还念念叨叨;“1301,1302……”
    ⑫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出来,大声喊道:“妈——”母亲看着我,尴尬地笑笑,连说:“我平时可是真走的啊……这不,怕打扰你们工作……”
    我紧紧地抱住母亲,内心的感觉五味杂陈,我想,以后不管母亲每天走多少步,我也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因为,对母亲的呵护,什么时候也不应该被省略。
    (选自《广州日报》2022年12月6日)
    (1)结合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年轻时,母亲为了
     
    而走路;子女考上大学后,母亲为了
     
    而走路;子女立业后,母亲为了
     
    而走路;摔伤后,母亲为了
     
    而“走路”。
    (2)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①母亲靠坐在床上,一条腿用被子高高垫起,在她的床头,一根长长的带子系着手机,她不停地推动着手机左右摇晃着,嘴里还念念叨叨:“1301,1302……”(从描写角度)
    ②我紧紧地抱住母亲,内心的感觉五味杂陈。(从加点词角度)
    (3)文章两次提到母亲的笑,请你揣摩并写下母亲笑背后的心理活动。
    (4)文章写小萌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5)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对母亲的呵护,什么时候也不应该被省略”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249引用:7难度:0.5

三、古诗文阅读(共13分)

  • 9.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摧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①擢:提拔。②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断之 美于徐公
    B.而知其不可 加冠
    C.上皆 隶而
    D.天下无冤 小大之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上 以 选 人 多 诈 冒 资 荫 赦 令 自 首 不 肯 者 死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4)【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戴胄的性格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的劝谏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组卷:382引用:3难度:0.5
  • 10.诗歌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组卷:442引用:4难度:0.4

四、作文(40分)任选一题

  • 11.按要求写作文。
          所以你都不必害怕,日升月落,总有黎明。
    ——杨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12.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莫怀戚从一次和家人的散步中,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菊花中,懂得了母爱的深沉与生命的坚强。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②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