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

发布:2024/6/9 8:0:9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 1.读如图,回答第1~3小题。

    据图可知,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

    组卷:9引用:0难度:0.70
  • 2.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读图,完成3~4题。

    亚洲的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据此可以判断的是(  )
    ①跨热带、温带、寒带
    ②跨东西半球
    ③跨南北半球
    ④东西部时差较大

    组卷:8引用:0难度:0.60
  • 3.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亚洲大陆沿30°N地势呈现出(  )

    组卷:231引用:4难度:0.6
  • 4.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组卷:138引用:6难度:0.7
  • 5.汤加境内海底火山于2022年1月15日发生猛烈喷发,又一次印证了板块构造学说。如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和汤加、日本位置。据此完成5~6题。

    汤加和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  )

    组卷:16引用:0难度:0.50
  • 6.汤加境内海底火山于2022年1月15日发生猛烈喷发,又一次印证了板块构造学说。如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和汤加、日本位置。据此完成5~6题。

    日本有效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是(  )

    组卷:21引用:0难度:0.50
  • 7.东南亚地处两大洲、两大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该地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峡是(  )

    组卷:148引用:6难度:0.7
  • 8.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之间
    ②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③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
    ④中南半岛的地形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组卷:235引用:7难度:0.5

二.解答题(四个小题,共50分)

  • 28.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区域。巴西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相似之处。读“印度地形及加尔各答主要工业部门示意图”和“巴西地形及里约热内卢主要工业部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国都有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
    (2)两国都是农业大国,地形都以
     
     
    为主(写出两种主要地形类型)。
    (3)两国都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民族工业。读图,印度加尔各答和巴西里约热内卢共同的工业部门是
     

    (4)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国际上把这种互助合作称为“
     
    ”。
    (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不仅对巴西本土的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影响全球。列举一例对本土或对全球的影响。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这与当地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甲。
    材料三 图乙是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乙图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3)乙图中的动物是有南极“绅士”之称的
     
    ,为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它们有什么特点?
     

    (4)南极洲是冰雪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极地冰雪可能消融失控”的原因。
    (5)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组卷:127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