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2021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2/13 6:0:2

一、基础夯实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9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并序》中,从敌我两个方面来表现边境形势十分危急的语句是“
     
     
    ”。
    (2)《燕歌行并序》中“
     
     
    ”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士卒所面临的恶劣环境。

    组卷:30引用:3难度:0.7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          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常常是                 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                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  ①),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                切段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  ②)。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摘编自《中国科普》)(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触目惊心 构建 从而
    B.甚至 惊世骇俗 重建 进而
    C.以至 惊世骇俗 构建 进而
    D.甚至 触目惊心 重建 从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境内如发现天花患者,应酌情将其隔离,海外来华的船只,要适当排查‘出痘者’依礼切断输入通道。”好吗,为什么?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12引用:15难度:0.9

三、巩固提升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①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②。
    岂无安边书③,诸将④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⑤,归来独闭门。
    【注】①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②翻;同“反”,反叛。③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④诸将:指安禄山等人。⑤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组卷:44引用:13难度:0.7

四、基础夯实

  • 6.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9

九、基础夯实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
    (2)《书愤》中的“
     
     
    ”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组卷:24引用:3难度:0.9

十、巩固提升

  •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注:①鹓(yuān)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晚上敲击巡更
    ③檀槽:用檀木做的弦乐器上的格子,这里指代军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诗人早年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客居边城,心神俱疲的人。
    B.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对比之中流露出诗人离群索居的悲凉情调,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臆,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2)本诗“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历来被世人称道,请试着加以赏析。

    组卷:7引用:6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