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在不可逆转地减少,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烧,又称“可燃冰”。
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它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储载量是相同体积气体量的100~200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规天然气的2~5倍,1m3的呈饱和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可释放出164m3的甲烷气体。简而言之,就是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能量大,燃烧值高。
陆地上20.7%和大洋底部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储量极为惊人。据估计,其资源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量总和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因潜力巨大,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海域和陆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专家预测这些资源的总能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分布区,资源能量约相当于800亿吨石油。按当前的消耗水平保守估计,我国储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取材于方银霞、刘飞等人的文章)材料二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存储于海底,而深水海底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未成岩,松软易垮塌,容易发生井漏,所以它的勘查开采难度极大。另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还会面临巨大风险,如环境风险、装备安全风险和生产管控风险等。不过,与风险并存的还有很多潜在的科学价值。
海底地壳活动以及人类的不当开发,都有可能导致海底水合物气藏中的天然气泄漏。因此,开采过程中针对规避风险的各项研究将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等领域,会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一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开采中应对各种难题亦可促进勘查开采领域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抢占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制高点。我国在全面开展区域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南海神狐海域先后成功实施了两轮天然气水合物探索性试采工作。第一轮在2017年3月28日。试采中运用地层流体抽取法,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地降压,这一方法的理论和技术都是国际创新,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第二轮在2020年3月26日。试采中攻克了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钻采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合物的采收率及产气量,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m3、日均产气量2.87万m3两项新的世界纪录。相对于第一轮的垂直井试采技术,水平井试采对技术工艺的要求高,难度大,在此方面亦无先例可以借鉴。我国专家系统分析了第一轮试采获取的数据,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与“三相控制水合物相态”理论,并反复试验推演,细化施工环节,实现了从垂直井试采向水平井钻采的技术升级换代,我国因此又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取材于袁于飞、张辉等人的文章)材料三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纷纷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深入开展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工艺、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相关的勘探研究工作,由其创立的识别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标志--似海底反射层理论被广泛应用。日本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海洋区域的钻探勘察研究,并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采掘技术的国家。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勘探工作起步晚,1999年才开始系统性的调查工作。与日本相比,我国开发的难度更大。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具有水深更深、埋藏更浅、渗透性更差、颗粒更细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开采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类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最大,占总量的90%以上,一旦实现产业化,其前景非常广阔。为此,我国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路径,即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第二轮试采就成功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
目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经济性评价较少。美国于2009年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开采成本比传统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0.80~0.95元/m3。日本对其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估算结果表明,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的天然气须花费2.8~10.8元。我国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天然气的成本为8元/m3,远高于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开采常规天然气的成本。因此,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取材于冯猜猜、张文孝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天然气水合物优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洁无污染
B.呈饱和状态
C.燃烧值高
D.储量巨大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水平井钻采技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效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采收率。
B.在技术工艺方面比垂直井的要求高。
C.第一次在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D.是我国反复试验才得出的自创成果。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我国在南海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所遇困难的一项是
A.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
B.储藏在非常深的海底。
C.所处地层的渗透性差。
D.需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90%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在大洋底部,因此各国都重视海洋开采技术的研究。
B.无论人类怎样完善开采技术,都未必能避免海底水合物气藏中的天然气泄漏。
C.目前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日本,说明我国的开采技术不如日本。
D.我国已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即将进行商业开采。
(5)目前开采天然气的成本较低,我国为什么还要耗巨资去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请根据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组卷:31引用:5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谓吾之爵禄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可以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又或不求取用之道,以为天下实无材。此三蔽者,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焉。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廐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甲】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杰知,而用之不得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所以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取材于王安石《材论》)(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特未知其故也 特:只不过 B.惟其遇事而事治 治:处理得好 C.求其所以异者蔑矣 蔑:微小 D.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 别:告别 A.不患材之不众 人之有异能于其身 B.不患士之不欲为 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 C.而其将无不趋我 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 D.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 A.荣辱忧戚在我 他们的荣辱忧伤令我挂怀 B.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 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的情形 C.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 都能发挥他们的智慧,去尽力做一些小事 D.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这就是我只讲寻求和使用人才方法的原因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
(5)下面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文中的【甲】处?请根据文章及所选材料的大意简述你的理由。
①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而直,此弓人之所当知也。
②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
③南越之修簳①,加强弩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此天下之利器,决胜之所宝也。用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②。
注释:①簳:小竹,可做箭。②梃:棍棒。组卷:39引用:4难度:0.5
(二)根据要求,完成各题。(共5分)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②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注释:①仆:御车。②庶:人口众多。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并举例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组卷:36引用:5难度:0.6
三、诗歌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望夫石
【明】许炯
劝君莫种柳,不如荆棘树。日日送人行,不解留人住。
劝君莫喜鹊,鹊不及慈鸦。时时惊妾梦,误报客还家。
柳条枯尽鹊声息,慈鸦夜夜啼荆棘。万里征夫望不归,新妇山头化为石。
化为石,几春秋。风中怨,雨中愁。征夫若有归来日,石不能言心亦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谐音“留”,却不知留住行人,让人增添相思之苦,思妇因此感叹“莫种柳”。
B.鹊鸣悦耳原本令人喜爱,思妇却觉得分外的聒噪而心绪纷乱,于是劝人“莫喜鹊”。
C.柳不及荆棘,鹊鸣不及鸦啼,这种异乎常情的取舍,反映了思妇内心深处的愁怨。
D.“万里”“几春秋”分别写距离之遥与时间之久,“风”“雨”兼写环境与人的心情。
(2)下列诗句都写了“梦”,其中所梦见的内容与本诗中“妾梦”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萧淑妃《夜梦》)
B.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杜牧《秋梦》)
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D.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3)“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望夫石》。两首诗对征夫回来之后的结局有不同的处理,许诗写“石不能言”,而王诗写“石应语”。你更愿意接受哪种结局?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组卷:46引用:3难度:0.5
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65分。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近几年,人脸识别、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成为潮流。
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摊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省事;有的老年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退休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41引用:5难度:0.7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请以“复苏”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1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