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选修1《第2章 神经调节》2022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12/7 19:0:1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组卷:34引用:10难度:0.7 -
2.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3难度:0.7 -
3.海葵毒素(ATX)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海葵毒素对兴奋传递的影响,图1是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mV),图2是0.5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结果,曲线Ⅰ是未加海葵毒素(对照),曲线Ⅱ、Ⅲ、Ⅳ分别是枪乌贼神经元浸润在海葵毒素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的测量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5难度:0.7 -
4.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4难度:0.7 -
5.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内的脂质PIP2激活,引起Ca2+内流(见图),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最终产生痛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9引用:11难度:0.7 -
6.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某科研小组在研究突触作用关系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果如图2、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13难度:0.7 -
7.蛙类的坐骨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是混合神经。实验人员做脊蛙(无头蛙)反射实验时,将麻醉药处理左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左趾尖和右趾尖,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发生缩腿反射)。“-”表示不发生缩腿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用药前 用药后5分钟 用药后10分钟 用药后15分钟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刺激左趾尖 + + + + - + - - 刺激右趾尖 + + + + - + - + 组卷:30引用:8难度:0.6 -
8.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1引用:24难度:0.8 -
9.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0引用:4难度:0.7 -
10.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与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如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卷:44引用:4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题,共50分。
-
29.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
(5)假如图6中的Y来自图7中的A,图6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组卷:13引用:3难度:0.6 -
30.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要求与说明: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反射弧分析的实验及有关问题如下:为验证脊蛙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实验思路是用1%H2S0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出现屈腿,说明反射弧完整。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实验思路是
(2)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细胞内Na+浓度均低于细胞外,K+浓度均高于细胞外,但这两种细胞内的Na十浓度不同,K+浓度也不同。实验证明蛙下肢的一条肌肉直接与该肌肉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该肌肉收缩,其主要原因是
(3)将蛙坐骨神经纤维置于生理溶液中,测得其静息膜电位为-70mV,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的K+浓度,并测量膜电位变化。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组卷:22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