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舞台无比□【甲】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gǎn zhào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乙】跟党走,□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xuàn lì之花。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按顺序填入□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阔 光彩 拥抱
    B.宽广 光彩 拥抱
    C.广阔 光明 怀抱
    D.宽广 光明 怀抱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的”“前景”“武装”“在”分别是助词、名词、动词、介词。
    B.上文中【甲】【乙】两处均应该使用顿号。
    C.“施展才干”“科学理论”“坚定不移”“善作善成”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以中有足乐者,
     

     
    ,不宜异同。
    ⑤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支奇葩。范仲淹《渔家傲》中“
     
     
    ”的矛盾心理正是他爱国、卫国精神的体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直抒胸臆,抒发了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3.为了介绍中国造林的巨大成就,小联同学创作了剧本《春回大地 绿满人间》,现在你作为导演,准备把这个剧本搬上舞台。
    (1)请你就剧本第一幕《赞•青山绿水》中的一个戏剧冲突进行修改完善。
    赞•青山绿水(节选)      甲(A ):什么植树造林,全是“面子工程”,只是为了好看,没多大用处!
          乙(严肃,义正辞严地):你这话很没道理!B
          ……
    根据人物对白,在 A 处为人物甲填入恰当的表情、语气方面的舞台说明。
    结合下列材料,在 B 处为人物乙补充一句话(要求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体现三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北京植树造林成效显著,五大风沙危害区变绿洲。——中国新闻网
    ※塞上绿洲 70 年“植树造林记”:从绿起来到富起来。——中国环境网
    ※“中国的贡献被低估了!”英国媒体:中国植树造林的碳吸收规模令人惊讶。——中国日报网
    (2)你准备制作一张幻灯片,为剧本第二幕《绿•大江南北》布置舞台背景,背景上采用城市、学生、绿树、长江等元素,体现第二幕的主题,请任选其中三种元素,写下你的设计。
    (3)剧本《春回大地 绿满人间》草创完毕,准备排演。请你在班会课上就前期准备工作做个总结发言(50字以内)。

    组卷:17引用:3难度:0.5

二、阅读理解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站军号
    岑一羽
          ①车站里和往常一样,人流穿梭,来去匆匆。几对平行的铁路线朝站台两头无限延伸,一列列南下北上的火车稍作停顿,又启程驶向望不到的远方。
          ②老吴在站里四处巡视。退伍后他成为了火车站派出所民警,一干就是 20多年。早当上所长的他仍保持着原来的习惯,每天时不时在车站里转转。
          ③今天他格外兴奋,儿子要从部队回来探亲了。想象着父子两代一军一警站台重聚的画面,老吴嘴角不由得露出了自豪的微笑。见面一定要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④不远处,老吴的妻子和几个亲戚坐在长椅上说笑,她们提前到了站里,等着给儿子接风
          ⑤“宝贝,最近学什么了呀?展示一下呗,姨姥姥拍成视频,让努努向宝贝学习。”妻子举着手机逗弄姐姐怀里的小孩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虎头虎脑的小家伙稚气的朗诵显得特别可爱。妻子拍完后竖起拇指连连夸赞。
          ⑥一列火车缓缓停在站台。老吴一眼就从下车乘客中啾见身着戎装的儿子,不觉加快脚步上前。儿子没等老吴抬手,张开双臂抱住了他。“嗯,黑了,也更有力气了。”老吴抓着儿子的胳膊,看看脸庞又看看肩章上扛的星笑起来,“好啊,比你老子当年可强多喽!”
          ⑦对讲机突然响起,听有突发情况,他让儿子先去候车室亲人们那里,自己转身跑向值班室。值班室里,一位身材瘦削、有些佝偻的白发老人坐在椅子上。摸着一支系着红巾的旧曰式军号。
          ⑧“事情就是这样,搞不懂老爷子为什么袋子里的钱和手机都不管,非要拼命把这支号夺回来。问买票去哪里。只一个劲说要去北京。”一位民警汇报完。指着铐在角落垂头丧气的小偷,“这小子吓坏了,直说没见过这么凶的老爷子。”
          ⑨老吴尝试和老人沟通,神情有些颓唐落寞的老人怔怔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⑩忽然,面窗而坐的老人眼里闪起一丝神采,想要站起来。老昊回头一看,是儿子不放心,来值班室窗外看看。
    ⑪老吴让儿子进来。“同志,你是来接我的吧?”老人站起身迎住儿子,浓重的湘音里透出急切和激动。
    ⑫儿子有些蒙,看到老吴的眼神示意,忙点头答应:“哦……是,是的。”
    ⑬“好……赶紧归队去……别让首长和战友们等急了……没有我的军号……怎么发起冲锋呢?”口齿不清的老人盯着他帽上的八一军徽,像见了亲人一样语无伦次地念叨着。
    ⑭老吴若有所悟。这时另一位民警拿着手机走进来:“所长,老爷子手机里号码都没有备注。我把50多个号码挨个打了一遍,终于联系上老爷子的妹妹,很快就过来。”
    ⑮老人的妹妹到了,询问哥哥为什么离家出走。“我部队打电话,让回去……”老人望向窗外嗫嚅着。大家一时没听清,妹妹又问了一遍。
    “我部队打电话,让回去!”老人苍老的声音陡然提高了调门,胸腔强烈起伏着,“这是命令,必须立刻归队……”
    ⑰妹妹红了眼眶,和大家解释哥哥年事已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子女不在身边,一定是整日思念老部队,出现了幻觉。
    ⑱“他可能忘掉了自己许多事,却从来没有忘记保家卫国。”老吴强忍住流泪的冲动。
    ⑲他和大家商量后,决定帮老人完成回部队看看的心愿。晚上有北上的列车经过,老吴买好了四张卧铺票,由妻子、儿子、老人妹妹陪伴老人去首都。
    ⑳等车时应老吴的请求,老人颤巍我端起军号,缓缓吹响了集合号。因为年高气弱,声调不复准确。老吴靠着桌子闭上眼睛,随着旋律似乎回到了常梦到的操场、营房。
    ㉑火车隆隆入站,老吴在站台上跟儿子道歉:“爸爸得坚守岗位,委屈你,这次休假泡汤了,刚到家就要……”
    ㉒“爸,瞧您说的!这是我最有意义的一次休假。”儿子打断他的话,伸手为老吴理了理警服,“在我心里,您一直是守护一方的战士,这里也是您的军营。”
    ㉓老吴愣了一下。直到儿子向他立正敬礼,才醒过味来,郑重地抬手还以标准军礼。
    乘客都登上了列车,他举起手朝车上的亲人致意。一声提示音,妻子隔窗对他微笑着挥了挥手机。老吴点开微信里地刚发来的视频,郎朗童音扣动心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㉕一声汽笛长鸣,老吴抬起头,听惯的笛声在苍茫夜幕里化作了军营中撼天震地的前进号。长长的列车,如得到命令的战士一样坚定不移地向前进军。
    ㉖“是啊,这里同样是我的军营!”
    ㉗老吴朝巡逻的方向迈出了步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5月)学校话剧团准备将这篇小说改变成话剧,请你一起参与。
    (1)小说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请按照情节的发展,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2)请你作为导演,就文中画横线的内容,跟扮演老人的演员说说怎么演好这场戏。(提示:可对演员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中的任意两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3)在确定演员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太多,开头和结尾处画浪线的关于老吴妻子的三个小节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4)最后一个镜头“老吴朝巡逻的方向迈出了步伐”,背景音乐用汽笛声还是用军号声?请说明你的理由。
    (5)对于男一号角色的确定,大家产生了争议。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哪一位是本文的主人公?请说明理由。
    A.老吴    B.老人    C.老吴的儿子
    我选择
     
    ,理由:
     

    组卷:18引用:2难度:0.5

三、作文

  •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将快乐写进生活,便添了一米阳光;特关爱写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情;将奋斗写进生活,便拥有一股力量;将诗意写进生活,便添了一份浪漫……
    请以“将          写进生活”为题目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114引用:2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