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西省鹰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5/1/6 11: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叙事是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的产物,是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目前主要有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等类型。
          数字时代的叙事文本已经很难用经典叙事学加以阐释和分析了。尽管数字叙事中“讲故事”这一核心因素仍然存在,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已经改变,这对经典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构成了挑战。
          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直接决定作品的面貌和风格。英国小说理论家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提到,视角在叙事文本中处于支配地位,是理解叙事作品的入口。而在数字叙事中,视角常常游移不定。如在超文本小说中,制作者提供了故事的各类材料和节点链接,不同节点的链接使视角的不定性成为必然。随着读者将界面的一个个链接打开,故事的焦点不断转移,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从眼下事件转向另一事件,观察角度始终处于变换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视角的承担者除人物和叙述者外,作为操作者的读者也加入其中。
          与视角相关联的叙述者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在经典叙事学中,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是故事的讲述者和组织者。而在数字叙事中,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受到读者制约,叙述者须根据读者的指令展开叙事进程,也就是说,叙述者需要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才能完成事件的组织和故事的进展。如在超文本小说中,节点的设置往往造成叙述的搁置,只有通过读者的点击才能延续故事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叙述者共同承担着叙事功能。
          时间是经典叙事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尽管在常规纸质叙事文本中,叙述时间也会出现闪前、闪回、交错的现象,或多条线索并行发展,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读者仍然可以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中辨认出明晰的时间脉络,并获得重建的快乐。数字技术完全颠覆了这一秩序,数字叙事呈现的是叙述时间的空间化。如在布满节点的超文本小说中,时间被割裂,呈播散态势,情节发展主要不是依据时间而是通过链接把各种叙事片段随机组合在一起,不同的链接纵横交错,叙述时间成为一座来回缠绕的迷宫。在互动影视作品中,时间轨迹也因读者的介入和选择而朝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的故事结局。叙述时间的空间化也表现在数字叙事呈现的方式中。如今的数字叙事主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除文字外,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也作为文本的重要因素存在于叙事文本中。在这样一个多媒体异质共存的空间中,叙述时间被淡化甚或被遮蔽,数字叙事从时间走向了空间。
          在数字叙事中,文本没有主轴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具有非延续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就文本而言,数字叙事由多个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不仅造成了叙事的间断,而且标示了多条路径,故事由此不断分叉、延伸。这些节点之间既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读者在阅读中可以随时定位,自由选择某个瞬间作为中心,并在操作中不断转移关注点。
          简言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已不仅仅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笔”,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某种叙事扩张,而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根本性冲击和改造,具有某种革命性的意义。
    (摘编自胡亚敏《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叙事是一种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在线叙事。
    B.数字叙事仍是“讲故事”,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与经典叙事学不同。
    C.数字叙事的文本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由图像、动画、视频、声音多种媒体形式构成。
    D.数字叙事的文本是没有主轴结构的开放系统,系统中的节点既不分等级也没有先后顺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从视角、叙述者、时间、结构四个方面论述数字叙事对经典叙事学构成的挑战。
    B.第三段引述卢伯克的观点,意在强调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对于写作和理解叙事作品非常重要。
    C.第五段列举超文本小说和互动影视作品的例子,具体论证了数字叙事具有叙述时间空间化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数字叙事的时间和结构时,采用相同的论证思路,先与经典叙事学比较,然后分析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叙事中,叙事的视角、进程等均受到读者指令的影响,这让作为操作者的读者处在了数字叙事的主导地位。
    B.在阅读经典叙事作品时,读者因梳理交错的叙述时间而参与到叙事中,从而改变叙事方向,获得重建作品的快乐。
    C.数字叙事的文本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这意味着超文本小说比传统小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D.数字叙事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革命性改造,不能把它理解为媒体变迁出现的“换笔”和跨界造成的叙事扩张。

    组卷:7引用:9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亦面临生境退化、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遗传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这对国家生物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在生物安全法的调整范围中,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原本不存在的某些物种,经人类有意或者无意引入后,在自然条件下建立种群并对本地性质相异的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现象。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对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和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农林牧渔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自2003年起,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先后公布了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陆续就紫茎泽兰、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71种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入侵危害以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尽管如此,我国目前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仍不容乐观。
          在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方面,我国与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和监督有关的法律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种子法、畜牧法等。在行政法规层面,我国目前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这些行政法规主要基于检验检疫制度来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监管。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与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依托于这些立法,我国目前实施的外来物种入侵专门制度主要包括检验检疫制度、名录制度、引种许可制度等。其中,检验检疫制度要求,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目前涉及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名录包括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也对进口水产苗种的种类实行名录分类管理,I类为禁止进口名录,II类和III类为限制进口名录。引种许可制度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引进许可和水产苗种引进许可两方面。这些制度在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目前与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相关的立法大多并非以外来物种入侵防治为直接目的,存在目的偏离、调整范围不完整、监管体制不顺畅、监管制度不健全、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都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形下,健全和完善外来物种防治和监管机制成为迫切之需。
          为有效控制和清除外来入侵物种,还应事先对可预见的紧急状况和应急措施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唯有如此,方可形成健全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法律体系。
    (摘编自于文轩《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二:
          目前,我国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很多。“从这些法律法规有关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通过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的具体行动体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法研究所所长周训芳列举说,首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出口口岸把好关,严格禁止不允许入境的物种入境,对允许入境的物种要确保物种本身安全、健康,不携带动植物病虫害,能够适合我国农业、林业生产的需要;其次,建立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通过严格的动植物防疫检疫措施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确保国家生物安全;最后,对危险性有害生物采取措施除治,对违反规定生产经营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予以封存、没收、销毁和无害化处理等,确保生物多样性不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
          周训芳表示,在生物安全法的实施中,还应当高度重视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的“植物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危害。他建议,在严格依法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乡土树种、天然林、天然草原的同时,加强外来物种入境检疫管理,加强农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除治,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将外来的植物病、虫、杂草及时列为植物检疫对象,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禁止其传播蔓延,对已传入并发生的检疫对象尽快予以封锁、铲除。
    (摘编自李卓谦《生物安全法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我国来说,生境退化、物种减少等问题令人困扰,生物安全依然存在严峻挑战。
    B.我国通过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并制定与物种入侵相关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对外来物种的入侵。
    C.一些能够适合我国农业、林业生产需要的外来物种,在确保物种本身的安全、健康且不携带动植物病虫害后,允许入境。
    D.长期以来,我国极重视外来物种的入侵防治工作,重视经验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制止了外来物种的入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等问题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外来物种的入侵已造成了我国在农林牧渔业等方面百亿元的损失。
    B.根据我国检验检疫制度的要求,对于急需输入的动物、植物或它们的种子等,可以边运输边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C.面对外来生物入侵,只要高度重视“植物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危害就能控制其入侵。
    D.我国在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方面不太完善,跟我国目前与之相关的立法并非以外来物种入侵防治为直接目的有一定关系。
    (3)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为做好防范,你有何合理的建议?请简要说明。

    组卷:0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以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则伐西戎,开地千里。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在此地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局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千米左右,另有一株已有30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它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千米,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千米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名声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记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15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是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处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北斗七星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静宁的云台山行医修道,并著《肘后方》。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呢?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的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这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文章写道古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华胥履巨人脚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D.屠呦呦从《肘后方》中得到启发,提炼出“青蒿素”这一事例,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2)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3)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良好的柔韧性能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肌肉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功能;避免关节僵硬,维持良好的体态;减少在激烈运动中的肌肉疼痛,提高身体活动效率。良好的柔韧性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身体“软”的人能更自如地完成起身和弯腰等动作。这让很多人喜欢起了拉伸运动,希望借此能把身体拉“软”。
    ㅤㅤ一般而言,①         :静态拉伸、动态拉伸、收缩——放松拉伸以及同伴辅助拉伸。其中静态拉伸最能增强柔韧性。具体方式是将关节拉伸到不能继续伸展的位置,②         。坚持时间越长,柔韧性就会提高得越快。动态拉伸最适合作为运动之前的热身,通过做一系列特定动作来活动相应的关节和肌肉,以达到预热身体的目的。
    ㅤㅤ需要提醒的是,进行静态拉伸时,要保证拉伸的强度是适宜的。通常拉伸时不应感到疼痛感觉,有不适的轻微感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明显的疼痛,继续拉伸极易获得不良后果。某些拉伸,特别是颈部拉伸,可能会影响大脑供应血液和氧气的血管,当拉伸时出现头晕等症状,③          ,并避免再做类似的拉伸动作,不然就可能得不偿失了。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写出两个带有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部分内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7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材料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筹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1引用:10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