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情景默写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壮观的场面的句子是:“
     
     
    。”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3)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秋风烈烈、猿啼鸟飞的肃杀景象的诗句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9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5)杜甫《登高》中既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精神的句子是:“
     
     
    。”
    (6)白居易《琵琶行》中,写昆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

    组卷:105引用:2难度:0.8

二、句子默写

  • 3.补充完整。
    (1)
     
     
    ,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5)
     
    ,栗深林兮惊层巅。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7)
     
    ,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卷:11引用:2难度:0.9

三、选择题

  •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26引用:10难度:0.7
  • 5.对下列各句中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6引用:5难度:0.9
  •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5难度:0.7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0引用:6难度:0.9
  • 8.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70引用:6难度:0.7
  • 9.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2引用:4难度:0.7

四、选择题组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他的特殊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_____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丛菊两开他日泪”。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萧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特色,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提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腾挪跌宕
    B.凝练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C.凝练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腾挪跌宕
    D.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跌宕起伏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B.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D.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组卷:54引用:11难度:0.9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诗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②)。它靠的不是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要得益于杜甫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组卷:38引用:11难度:0.7

八、古代诗歌阅读

  •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官名,秦始皇筑的行官,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官,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
    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诬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
    (2)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

    组卷:79引用:30难度:0.6
  • 3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
    B.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
    C.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
    D.尾联中“迁客”指遭贬谪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对于乐曲不忍再听,是乐曲悲苦的自然反应,同时也因其暗合诗人的处境。
    (2)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本诗与《琵琶行》在描写音乐的技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