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 1.在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基因首先指导表达出前胰岛素原肽链,然后切掉该肽链前端的肽段形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被进一步加工切去中间的片段C,最终形成由A、B两条肽链构成的胰岛素。以下细胞结构中没有参与胰岛素合成加工过程的是(  )

    组卷:59引用:2难度:0.6
  • 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动物细胞吸收营养至关重要,如图所示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据图分析,关于葡萄糖运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53引用:7难度:0.8
  • 3.下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55引用:6难度:0.7
  • 4.角喙栓蚤蝇是一种具有尸食性的重要法医昆虫,为在细胞水平了解角喙栓蚤蝇的遗传特点,研究人员通过染色观察其有丝分裂行为,如图①④所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组卷:40引用:1难度:0.7
  • 5.图甲、乙、丙、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8引用:3难度:0.7
  • 6.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88引用:23难度:0.3
  • 7.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组卷:240引用:17难度:0.8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70分)

  • 20.亨廷顿舞蹈病(HD)是由单基因(HTT)突变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表现为行为迟缓或运动障碍。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HD模型小鼠,为制备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
    (1)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CRISPR/Cas9系统是由具有
     
    活性的Cas9-D10A和成对的具有向导作用的gRNA1和gRNA2构成。gRNA1和gRNA2通过
     
    原则特异性结合到目的基因特定的单链DNA片段;然后由Cas9-D10A识别并切断两个结合位点附近单链DNA中的
     
    键,进而产生两个缺口;再通过一定的基因重组方法将外源DNA片段在缺口处进行整合实现原位敲入,即外源DNA片段替换某基因的片段。
    (2)图2为150Q模型小鼠构建原理,科研人员以
     
    为模板,在其外显子1附近设计gRNA靶点序列,并构建包含gRNA基因、Cas9基因和
     
    的重组表达载体。

    (3)为培育出纯合150Q模型小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150Q模型小鼠F0代构建:将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中,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
     
    技术转移到若干雌性小鼠子宫中,适宜条件培养。25天后,通过
     
    技术鉴定得到转入成功的F0代小鼠6只。
    ②150Q模型小鼠F1、F2、F3代构建:待F0代小鼠性成熟后,与健康的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培育F1代小鼠,经鉴定后,挑选其中的150Q模型小鼠与健康的野生型小鼠交配,培育出F2代小鼠,使其中的150Q模型小鼠之间进行相互交配,培育出F3代小鼠。部分F3代小鼠基因型鉴定结果如图3所示:

    请据图判断,科研人员是否培育出纯合150Q模型小鼠,并写出判断依据。
    (4)有人认为成功导入150Q的小鼠即可直接用做HD小鼠模型进行相关研究,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若不同意,请说出需要进一步通过哪些方法来判断其是否可作为模型小鼠。

    组卷:27引用:2难度:0.6
  • 21.大豆是光周期反应敏感的作物。当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引入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后,会出现开花期显著提前、生育期明显缩短、产量大幅下降的问题。开发和选育适应低纬度环境条件的大豆品种,研究其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对我国大豆育种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大豆早花和晚花是一对
     
    。华夏3号是我国科学家选育的在低纬度环境条件下晚花高产的大豆品种。将华夏3号与野生型杂交,F2中早花植株和晚花植株的数量比例约为3:1,说明晚花性状由等位基因(J/j)中的
     
    控制。
    (2)以华夏3号为材料,研究者通过化学诱变筛选到比华夏3号更晚花的突变体E。该突变位于11号染色体上,由非编码链测序结果图1可知,突变体E的L基因中发生了
     
    。该突变影响了L基因表达产物与特定DNA片段的结合能力,请从分子水平分析原因。

    UAC CUG AAA CCG
    酪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脯氨酸
    (3)为确认L基因突变与突变体E晚花表型的关系,研究者用转基因方法在上述突变体E中表达正常L基因,获得材料甲。在短日照条件下栽培野生型、突变体E和材料甲并检测L基因的转录和植株的花期(从发芽到开第一朵花的时间),分析图2结果可得出结论:L基因突变是导致突变体E晚花的原因。得出结论的依据为:
     


    (4)生长在我国南方的野生大豆Z中存在L基因的另一突变l,这是在短日照环境中,经过长期
     
    的结果。为探究野生大豆Z中的l基因能否进一步延长华夏3号的花期,需先通过杂交实验将野生大豆Z中的l基因整合到华夏3号中,请写出培育流程。(在答题卡上用文字或图示作答均可)
    (5)进一步比较基因型JJll、jjLL、jjll的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短日照条件下的花期,结果如图3。已知J基因、L基因表达产物会形成EC复合体并调控开花抑制因子El的表达。根据图3和上述所有实验结果,以下关于L基因和J基因调控大豆花期的推测正确的是
     

    A.EC复合体能够调控El的转录过程
    B.EC复合体能调控El的mRNA的翻译
    C.野生型的EC复合体促进El的表达
    D.野生型的EC复合体抑制El的表达
    E.J基因对花期的影响大于L基因
    F.L基因对花期的影响大于J基因
    G.l基因不能进一步延长华夏3号的花期
    H.l基因能够进一步延长华夏3号的花期

    组卷:39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