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六年级(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7 22:0:2
一.积累与运用
-
1.读拼音写词语。
chún shú qín jiàn pǔ xiě táo zuì zhèng zhòng chú fáng líng lì zhān mào shùn jiān níng shì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无情未必真豪杰,
(2)
(3)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4)
(5)《伯牙鼓琴》选自《
(6)《好的故事》一文描写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朦胧中所进入的美丽梦境。梦中的故事是
(7)《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
(8)《月光曲》讲述了
(9)《少年闰土》一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四件事:①组卷:5引用:1难度:0.9
二、选择题
-
3.下面小题中,有一个字的读音不是正确的,请找出来。(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4.下面小题中,有一个字的读音不是正确的,请找出来。(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5.下面小题中,有一个字的读音不是正确的,请找出来。(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6.下面小题中,有一个字的读音不是正确的,请找出来。(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8.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
-
2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可如今,想拥有一夜好睡眠竟成了许多人的“奢侈品”。
现在的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浅眠、失眠、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
这不禁令人要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
显然,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不是这些,在睡眠问题的背后,还有更为隐蔽的“杀手”。
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而把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待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使我们已经想睡了,但是身体却不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这时,不是我们说睡就能睡得着。
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时,我们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该属于我们的睡眠时间。
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时,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入睡。
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归根到底,导致睡眠问题的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时,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阅读链接: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所作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调查对象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的占比(%) 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的占比(%) 小学生 约为7小时 72% 超过50% 初中生 约为6小时 高中生 仅为5.5小时
(1)我国72%以上的中小学生睡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质量不好。
B.睡眠时间不足。
C.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7个小时。
D.平均睡眠质量不好占比超过50%
(2)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睡眠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枕头、卧床或者被褥。
B.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
C.丰盛的晚餐、提神的饮料,大行其道的夜间体闲娱乐。
D.对功名、地位、财富的追求、放不下现实生活的心灵。
(3)对第三自然段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过渡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对“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关注与思考。
B.过渡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出下文“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C.总述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对“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关注与思考。
D.总结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出下文“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4)阅读链接材料与《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一文,共同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B.要认识睡眠的重要性,重视睡眠问题。
C.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质量不好问题。
D.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成年人、中小学生中。
(5)文中用“杀手”来比喻“睡眠背后存在的问题”,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6)结合文本提供的信息,提出3条建议,以帮助都市人解决存在的睡眠问题。
①
②
③组卷:36引用:2难度:0.1
三、快乐作文
-
24.习作:
题目:有 ,真好
亲爱的同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有带给你美好的体验和内心触动的吗?想一想,写一写吧!
要求:围绕“真好”选择材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组卷:16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