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人民网研究院联合百度发布的《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10年来国潮的关注热度增长了528%。国货的关注度从2016年的45%提高到2021年的75%。国货数码、国潮服饰、国货美妆、中国美食等行业频频成为热门话题。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更看好国潮品牌,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成为对国货、国潮最为关注的群体,新国潮正在崛起。
          人们发现,新一轮国潮热并非简单出自情怀,真正的原因是国货新品正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供应方面,“中国制造”升级是国潮热的基础。“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质量”正在大幅度提升。需求方面,消费回流让高品质国货赢得市场。尤其是接过消费主力棒的“90后”,是以一种平视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不会对西方品牌盲目崇拜,反而多了使用“中国制造”的自豪感。
          于是,众多品牌纷纷加快在市场排兵布阵。现阶段的国潮更有民族文化与科技潮流加持,中国品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科技开始引领新趋势。
          国潮姓“国”。企业需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和表现当代中国积极的文化特征。要在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基础上,结合年轻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让产品、理念、技术等构成元素与时俱进,不断引领新风尚,让中国创造、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成为市场热点。
          国潮要“潮”。潮流是动态的,要让潮流兴起和流传,不能成为市场“过客”。企业需要细分人群,关注消费新动向,以此推进产品变革与模式创新。实惠产品看价格,耐用刚需看质量,有趣个性看品牌。在这样的消费特点驱动下,“90后”推动着各大品牌与平台不断迈出年轻的步伐,唯有跟上新需求,才能与年轻消费力同频共振,不仅要“潮”起来,更要“潮”下去。
          此外,从销售渠道来讲,下沉市场仍有增量红利。当前,下沉市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都处于上升通道,且明显优于一二线城市。品牌要深耕下沉市场,打造“线上+线下”生态闭环,进行渠道升级。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上产品参差不齐泥沙俱下,一些企业创新不足全靠模仿。此外,国货在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让国潮不退潮,需要各行各业发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科技、制造和质量方面取得突破,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摘编自《但愿国潮更壮观》,《经济日报》2021年5月17日)
    材料二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大写意“冬梦”会徽,到雪游龙、雪如意、雪飞燕、冰丝带等场馆设计与命名,从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立春、雪花、不点火之点燃火炬环节设计,到闭幕式折柳送别等场景表演,都体现了“以少胜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合”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冬奥会将国风、国潮推向世界。
          北京冬奥会开启了国潮新时代,极大地提振了文化自信。但是从不同领域的“国潮”热现象来看,国潮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现有的国潮热还更多停留在对传统文化表层形式符号的创意设计上,一些爆款出圈的文艺创作和产品没有触及中华文化的深层核心价值,如一些文博文创国潮产品停留在色彩挪用、元素提取、结构摹写方面,某些文艺创作作品停留在对传统经典或出土文物的名称采借上,使得创作徒有其名,难见其实。这可能导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粗暴、简单化地“挪用”,难免形成对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过度消费和滥用,而随意挪用或滥用资源将会导致优质文化资源价值的贬损与消耗。
    “国潮”破圈跨界不能忽视内容本体,要处理好科技赋能与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国潮”赶上了最好的时代,AR、XR、动作捕捉、抠像等技术,抖音、快手等平台正在打破虚实世界边界,中国网络平台的迅速崛起对“国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融合破圈过程中需要发挥科技与跨界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最大优势,扬长补短。但是无论科技怎样发达,还是要以令人共情共鸣的文化内容为王。
    (摘编自邓佑玲《冬奥“国潮”:中国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材料三
    “国潮”热风中,市场快速变化,很多品牌把“国风”设计理解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刻、一味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生拼硬凑”和“用力过猛”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其实是因为缺乏对传统文化意蕴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以致淡化甚至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来寓意。
          现在,某种品牌凭借精准定位和国风包装,一经上市即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但紧随其后的是一大批名字雷同、包装类似的跟风模仿,加速了“国潮”的泛化。国货变“潮”不是跟风追热和天下大同,而是品牌将自身独特的产品价值、文化表达、美学观念寄托于商品,在求同存异中追求推陈创新,从而打破同质化的怪图,让中国品牌百花竞放、各领风骚。
    “国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华彩亮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是中国品牌乘风破浪的应有之义。应通过举办精品“国货”行业展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国产品牌发展;要搭建特色传统文化和中国原创品牌“组船出海”的展示平台,助力国货品牌在国际舞台精彩亮相、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变。
    (摘编自田卉、周子歌、白雪蕾《“国潮”澎湃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自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调查显示,10年来国潮的关注热度增长了528%,国货的关注度相比于2016年也提高了30%。
    B.企业在发展国潮文化时,不仅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挖掘和表现中国当代的文化特征。
    C.“国潮”破圈跨界要处理好科技赋能与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优势互补,但文化内容更加重要。
    D.助力国货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有利于我们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轮国潮热不仅因为年轻一代有情怀,更是因为国货新品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
    B.“90后”推动品牌与平台不断迈出年轻的步伐,跟上消费者的新需求,就能做到与年轻消费力同频共振。
    C.一些国潮文艺创作和产品更多停留在表层的创意设计上,没有触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可能导致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粗暴、简单化地挪用。
    D.市场快速变化,使很多品牌把“国风”设计理解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刻、一味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
    (3)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故宫文创深度挖掘丰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挖掘藏品内蕴,打造具有故宫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
    B.2018年李宁服装品牌携“悟道”系列登陆纽约时装周,赢得了国际时尚界的认可。
    C.李子柒凭借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视频,借助新兴的自媒体平台,获得巨大成功,创立“李子柒”品牌。
    D.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有5G、AR等技术加持,获得外交部点赞推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如果你是某文创公司的总经理,想要发展公司的国潮产业,你认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

    组卷:8引用:2难度:0.1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我的朋友伊戈尔年轻健壮,十分出众。每当他从坦克炮塔里钻出来的时候,简直犹如战神!但在库尔斯克那场猛烈的战斗中,伊戈尔中尉那辆坦克不幸被德国鬼子的一颗炮弹击中。他虽然活了下来,但脸被烧得模糊不清。八个月之后递给他一面镜子的护士转过身去,哭了起来,而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于是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天色已接近黄昏。他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他看见了母亲正在暗淡的灯光下准备晚饭,母亲还是披着那条黑色的披巾,但老多了,耸着消瘦的双肩……“啊,早知道,至少每天该给她写上几个字,讲讲自己的情况……”伊戈尔从窗外望着母亲,他明白,决不能让她受惊,决不能让那张熟悉的、年老的脸因绝望而战栗。
          好吧,就这样吧!于是他推开了门,走进院子里,然后走到台阶上,敲了敲房门,母亲在门里答应着:“谁?”“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他回答说。他的心猛烈地跳动着,他就把肩头顶在门楣上。不,母亲没有听出是他的声音,他自己也仿佛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声音,他的声音在多次手术之后已经变得沙哑、沉闷、含糊不清了。
    “亲爱的,你有什么事吗?”她问。“我给您带来了您儿子伊戈尔中尉的问候。”这时候她打开门,跑向他,一把抓住了他的双手。“我的伊戈尔还活着?他好吗?亲爱的,你快进屋坐吧。”伊戈尔坐在桌旁的一条长凳上。这个地方还是他当年双脚够不着地板时坐的那个地方。那时候,母亲常常摸着他的头,说道:“吃吧,好儿子。”
          不一会儿,他的父亲回来了,这些年来也衰老了许多,他的胡须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他看了看客人,在门口跺了跺破毡靴,不慌不忙地解开了围巾,脱下短皮袄,然后走到桌子跟前,握了握客人的手,啊,多么熟悉的、宽阔的、慈父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
          伊戈尔中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伊戈尔中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他被安排在大炕上睡觉。这里的每块砖头,木板墙上的每条缝隙,天花板上的每个疤结,他都是熟悉的。屋里的羊皮和面包的气味——这种家里舒适和亲切的气味,就是在死亡面前也是无从忘记。三月的风在屋顶上呼啸着。父亲在隔板后面打着鼾,母亲辗转反侧叹息着,久久没有入睡。中尉俯伏而卧,把脸埋在手掌里。
          第二天早上,木柴燃烧的噼啪声惊醒了他,母亲悄悄地在炉边忙活着,他的皮靴已刷干净放在门边,他那当初从家里带到战场上的包脚布也已洗干净,挂在晾衣绳上……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的宝贝儿子,我害怕给你写信,我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你那儿来过一个人,是个非常好的人,只是面貌太丑,他本想在这儿住几天,可是马上就又走了。孩子,从那时候起,晚上我就总睡不着觉,我总以为,是你回来了。你父亲为此责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太婆真是老糊涂了,他要是我们的儿子,他会不认我们吗……要是他的话,干吗要隐瞒呢,有这样一张脸,就像到我们家来的那个人一样,是应该值得骄傲的。他尽量要说服我,可是作为母亲的心总是觉得,这个人就是你,是你回来看我们来啦……亲爱的伊戈尔,给我来个信吧,看在上帝的面上,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是我真的发疯了……”
          叶戈尔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你真是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吧,请求她原谅你,别让她再难过了……你这副模样她是不会嫌弃的……”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无礼,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伊戈尔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中尉同志,有人找您。”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心情激动,忐忑不安,一直咳嗽不停,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好吧,就这样吧”中的“这样”是指为了不让母亲看到自己的现状而担心,便以“格罗莫夫”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父母。
    B.文中多次穿插主人公所熟悉的家中情形,展现了过去父亲母亲对自己的爱,增加了现在他与亲人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
    C.是否与亲人相认,是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得以推动和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主人公伊戈尔形象的核心问题。
    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情节,情节奇异跌宕,内容感人至深,动人肺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伊戈尔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复杂心情。
    C.小说开头和结尾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伊戈尔回家的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两种视角相结合使情节的展开更加合理。
    D.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对人物的塑造、细节的描写、内心活动的揭示来展现真正的俄罗斯性格。
    (3)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技法,请从文中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4)俄罗斯被人们戏称为“战斗民族”,这与他们的民族性格密切相关。请结合全文,探究“俄罗斯性格”的丰富意蕴。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π(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当今那些纯“表音”的字母文字从何而来呢?总源头是3000年前的腓尼基文。
          距今约3900年前,埃及北部西奈半岛的人们开始使用古埃及文的“声旁”记录本民族的口语。与埃及圣书体相比,这些声旁的写法略微简化,被称作“原始西奈字母”。它的出现奏响了字母诞生的序曲。
          3000多年前,生活在西奈半岛往北、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目睹了埃及“书同文”的便利,迫切需要自己的文字。借鉴古埃及文字,腓尼基人发现,只需要22个“声旁”就足以记录自己语言的发音。在写法上,他们又将这22个声旁简化,大刀阔斧地改造成抽象符号,于是 ①
     
    。这些是最早的成熟字母,今天全世界使用的所有字母,几乎都是从它衍生出来的。
          腓尼基字母因拼读、书写简单,便于学习,从诞生伊始就很受欢迎,很快被其他民族借去拼写自己的语言。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率先接受它们,改造出“希腊字母”。之后,希腊字母传到意大利半岛,那里的拉丁人将其改造为“拉丁字母”。随着罗马人征服的步伐,拉丁字母扩散至大半个欧洲,后来的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无不从拉丁字母演化而来。②
     
    ,腓尼基字母也在向东方传播,衍生出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还通过欧亚草原发展出粟特文、回鹘文……大航海以来,拉丁字母又被西方列强带到全世界,③
     
    ,就有了我们的“汉语拼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请根据文段相关信息填写完善字母演化图。

    组卷: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在与桓公争夺国君中,被桓公杀死。召忽和管仲原先都是公子纠的师傅,当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主殉身自杀,而管仲却归服了齐桓公,做了桓公的相辅。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从而纠正了混乱的局势,使天下安定了下来,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予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以上孔子和子贡对管仲的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