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和运用。(计17分)

  • 1.经典诗文默写。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朱自清《春》)
    (9)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贺敬之《回延安》)
    (10)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组卷:8引用:1难度:0.9
  •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ㅤㅤ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mí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咀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lán的世界;阅读,为你插上一对翅膀,带领你翱翔于辽阔的天空;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请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品读
     
    永、深刻的学术著作。
    ②浸润其中,含英
     
    华。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mí
     

    ②斑lán
     

    组卷:21引用:3难度:0.8
  • 3.请完成《朝花夕拾》阅读探究。
    (1)李明在阅读《朝花夕拾》后,以“迅哥儿”为网名,为童年鲁迅做了一个朋友圈。请你根据评论区的内容,猜猜评论者分别是谁。

    长妈妈:迅哥儿,“三哼经”,还不错吧?
     
    :这书可不好,什么“刑天”“帝江”,不就是“怪哉”之流么!
     
    :还是回去背《鉴略》吧!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很多,同学们对此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正人君子”之流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组卷:19引用:1难度:0.5
  •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ㅤㅤ①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增强学者的学术毅力。②_______不能排除个别人在年轻时取得举世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_______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是年过半百才取得的。③能否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学术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④崇尚学术的环境也有助于学者专心学术研究。⑤学者们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而这种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正是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1)请在第②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请提取第④句的宾语,写在下面。

    组卷:6引用:3难度:0.5

三、阅读。(计46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有人认为文天祥是英雄人物,但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请你结合甲诗内容批驳这一观点。
    (2)甲乙两诗都写到了“死”,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组卷:6引用:2难度:0.5

四、作文。(50分)

  • 13.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ㅤㅤ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ㅤㅤ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左右。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8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