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桦甸七中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6/9 8:0:9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2)
(3)白居易《卖炭翁》中,作者描写了卖炭老人外貌,反映卖炭老人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ㅤㅤ农历五月初五,粽香四溢,龙舟jìng渡,又是一年端午至。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的淘洗而传承至今,它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实现积极思想,继承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龙舟jìng渡
②凝结
(2)为文中加点词语“淘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
A.洗涤
B.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C.驱赶、扫除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②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③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4)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45分)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ㅤ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ㅤ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ㅤㅤ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①,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②也。”午霁③,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④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⑤,光晃衣⑥,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⑦。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⑧,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注释]①洗红:洗去红妆,这里比喻雨摧落花。②滞:拖延。③霁:雨停。④翻:反而。⑤忽骑者白纨而过:忽见穿白绸衫的人骑马驰过。⑥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⑦去表:脱去外衣。⑧浮:饮酒。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C.《小石潭记》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也可抒情,可议论。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佁然不动(轻快迅疾的样子)
C.悄怆幽邃(深)
D.以其境过清(凄清)
(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
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5)甲文移步换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
(6)下列关于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隔着竹林,听到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乐趣。
B.甲文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种悄怆之景,衬托作者那种渴望热闹的心境。
C.乙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繁花盛开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象。
D.乙文中作者与友人游玩兴起,有的脱掉外套亮出白色内衣,以脸颊考承接落花,饮酒唱歌啜茶,不亦乐乎。
(7)山水风景,寄情达意,简要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组卷:3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酱油可乐ㅤㅤ①在一次“如何讲好故事”的公益培训课上,我认识了一位从事乡村教育的志愿者,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ㅤㅤ②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师范快毕业的我到一个公益组织学习,被派到位于成都红花堰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实习。当时社会舆论正激烈争论着这类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有观点认为该拆,有观点认为应该扶持。在争议声中,学校像风雨中的小船一般,岌岌可危,飘摇不定。
ㅤㅤ③学校的校长是个悲观的乐天派,他对学校不明朗的前景,充满了焦虑与恐慌。但他心里坚信自己正在干的是好事情,老天定会可怜他,给学校和孩子们一条生路。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一直认真抓紧教学质量的管理,每年都搞统考和“三好”评选。当然,考卷和奖状,都是“山寨”城里学校的。除此之外,他还搞些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包括带孩子们进城学习坐公交车,参观大商场的厕所,去红绿灯口看信号过马路……
ㅤㅤ④我所讲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四年级的一次社会实践中。事情的缘起,是班上几个同学为城里人做饭烧什么而发生的争论而起的。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女生在闲聊时说起了自己对城里人生活的困惑——楼那么高,柴怎么运上去?她的想法受到另一个来自不那么偏远地区小孩的反驳,那孩子说城里人烧饭哪会用柴?当然是用天然气,一罐一罐往家里送,接上管子一打就燃,又方便又没柴烟。也有孩子反驳他,说天然气是用管子输的!但具体怎么输,他们也说不清楚。
ㅤㅤ⑤这场争论恰好被路过的校长听到了。一想着城里同龄的孩子们争论的飞船怎么上天电脑芯片怎么植入人体,无人汽车怎么驾驶,内心泛起阵阵酸楚。他最不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但此刻,他还能找出什么话比这句更准确地形容眼前的场景呢?
ㅤㅤ⑥于是,就有了那场旨在参观城市电梯公寓的活动。参观的地方,是一所城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梯公寓,这座城市至少有几百万间这样的房子,其中一套是校长的女儿在城里工作按揭买的,刚装修好不久,正好派上用场。
ㅤㅤ⑦那天,孩子们对城里人如何煮饭的疑问得到了彻底解答。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在离开公寓时,有个上了岁数的保安小声对我说:“你说这些是民工的孩子?”我点头。老保安小声说:“那你们恐怕要费心好好教教,你看,这么好的可乐,喝都没喝就扔掉了!”
ㅤㅤ⑧他递给我一瓶可乐,满满的。“你确定是孩子们扔的?”“是的,我看到一个小姑娘躬下身子放到垃圾桶前的,我虽然年纪大,但眼睛还没花!”
ㅤㅤ⑨我接过可乐瓶,放到包里,准备回去的时候专门对孩子们讲讲关于节约的问题。
ㅤㅤ⑩回学校,把可乐瓶放在桌上,去洗脸擦汗,回来时,却见邻座的薛老师板着脸看我,他左手拿着水杯,右手拿着那瓶可乐,埋怨说:“以为你进城给我们带了可乐回来,不想却拿瓶酱油水来捉弄我们,你太坏了!”
ㅤㅤ⑪我拿起那瓶“可乐”一闻,确实是一股酱油味儿。这时,我突然明白它为什么被扔掉了。很显然,难得的一次集体活动,孩子们都自备了饮料和零食,而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为没要到钱,就用酱油兑了一瓶色泽相似的“可乐”,以掩饰自己的窘迫。这是一个穷人家孩子弱弱的自尊心,在它面前,我又怎么有资格给他们讲什么叫节约呢?
ㅤㅤ⑫这就是我成为一名乡村教育服务志愿者的原因。虽然这件事过了很久,但每当面对来自贫穷地区的孩子时,我就会想起它。还有那些为城里人煮饭是烧柴还是烧煤而引发的争论,反正,我是无法把它们当笑话来听的。
(1)文章围绕“可乐酱油”叙写了几件事情,请你按照行文思路,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我”带学生去参观城市电梯公寓,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
(3)第⑤段中,校长“内心泛起阵阵酸楚”,请你描绘下校长当时的心理活动。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组卷:1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5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
11.题目:最好的作品
作文要求:
(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组卷:1引用:1难度:0.7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法国政治家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英国作家约翰生说:“许多事情想起来困难,做起来容易。”对于“困难”,我们不能畏惧;对于“容易”,我们不能懈怠。困难与容易的转换全靠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作文要求:
(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