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2018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组卷:27引用:11难度:0.5 -
2.右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10引用:5难度:0.7 -
3.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82引用:4难度:0.9 -
4.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瓶中逸出的主要原因是( )
组卷:57引用:4难度:0.9 -
5.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组卷:584引用:8难度:0.5 -
6.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96引用:39难度:0.7 -
7.下列所用试剂或方法 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组卷:28引用:6难度:0.7 -
8.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组卷:160引用:37难度:0.9 -
9.一杯刚配制的饱和蔗糖溶液,要减少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31引用:3难度:0.7 -
10.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组卷:115引用:3难度:0.9 -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五、综合题
-
32.如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2)
(3)50℃时,KCl溶液的最大浓度(列式即可)为
(4)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冷却到20℃后,
(5)现有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将该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了1g晶体,再恒温蒸发5g水后,又析出了2g克晶体,则保持温度不变,原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所需蒸发水的质量是组卷:75引用:2难度:0.5 -
33.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到的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许多反应。
(1)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在溶液中都含有
(2)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氯化氢气体 D.二氧化硫
(3)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4)为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甲、乙两位同学选择一下试剂进行实验:甲同学使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乙同学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设计不合理的同学的理由是
(5)50g稀盐酸与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组卷:64引用:4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