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共23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上面镌刻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它于1949年奠基,1958年竣工。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重60.23吨。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拦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碑座的四周。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迹,标志着先烈对全国人民的怀念。
    (1)请用正楷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下列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刻(zhuàn)
    B.基(diàn)
    C.立(zhù)
    D.镶(qiè)
    (3)你想弄明白“永垂不朽”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垂”的主要义项有:①东西的一头向下;②敬辞;③流传;④将要,快要。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下列对“永垂不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姓名、事迹、精神等将要(快要)永远不朽。
    B.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朽。
    C姓名、事迹、精抻等被人尊敬永远不朽。
    D.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被人锤炼下去。
    (4)语段的两个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和一处语病,请修改。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0引用:2难度:0.8
  • 3.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7

三、阅读。(共49分)

  •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乡野豆子
    陈重阳
    ㅤㅤ①豆子是乡村生活向着幸福美好延展出的一部分,也是农人温饱之外的一种奢望。
    ㅤㅤ②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农人干瘪的胃囊。而种豆子,就成为一种奢侈。后来,豆子才大片出现在田野里,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黄豆、赤豆、绿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ㅤㅤ③豆科作物一贯深明礼仪,它们在季节里,托着饱满沉实的豆荚,面对劳动的付出者丢弃私藏的意图,做出拱手相让的姿势。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收获之后,场地里集结的豆荚们,经历一场棍棒的击打,噼里啪啦响作一团,这是它们对农民最高的礼仪!
    ㅤㅤ④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豆皮便轻舞飞扬、壮烈飘散而去。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遗留的碎屑,于是各种豆子便发出黄、赤、绿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母亲欣喜的目光里。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ㅤㅤ⑤黄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黄豆,走到镇上去榨油。那些金黄金黄的颗粒,会轰轰烈烈地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起来。
    ㅤㅤ⑥最奢侈的莫过于炸咸食。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都会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和好的面团则擀、轧、切,做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刺啦、刺啦的烹炸声,像是对生命的歌咏。
    ㅤㅤ⑦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色,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枪剑戟上砍下杀。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待至豆烂,茶汤便褐绿莹润,清香怡人。绿豆茶饮宛若法宝,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
    ㅤㅤ⑧提一罐子给下地做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映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父亲正困乏,焦渴难耐。他停顿下来,两手抱着罐子,挺身仰脖,咕嘟咕嘟,肺腑之间茶流汹涌。半晌,“哐当”一声,罐子落地。于是,气韵开始平息。力量,一寸一寸又恢复至体内来了。
    ㅤㅤ⑨赤豆呢,往往带着母亲的味道。母亲手巧,是能把苦涩生活拧出甜味的人。在闲散冬日的某个清晨,我们姐弟都冷得缩着脖颈。母亲抱来一捆干柴说,来,烧锅。锅里的水沸腾着,里面煮的是赤豆,几个时辰煮到软烂,加些柿皮、甘薯,搅拌成什锦馅料。以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就成了豆包,乡下的豆包,颇像乡下人的性子,皮薄馅足,内心实在。
    ㅤㅤ⑩母亲每次总是要蒸出两笼屉的豆包来,一笼留给我们吃,另一笼作为礼物走亲戚。圆鼓鼓的冷豆包切成四瓣来,露出新鲜的馅料,便忍不住舌下生津、喉头律动。香甜软糯,食之熨帖,欲罢不能。我们都是娴雅慢品,生怕这幸福去得太快了。之后,我们姐弟要挎着篮子走过乡野,把一份殷切的心意,传递给远方的亲戚。
    ㅤㅤ⑪乡野豆子,串起一把幸福之门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光阴的通道,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陆离起来。多年以后,豆子仍扎根在我的记忆里,膨胀发酵,绵延着一种生命的原香,挥之不去。
    (1)根据提示,概括母亲做了哪些与“乡野豆子”有关的事情。
    种豆子①
     
    摊豆油
     
     
     
    (2)作者将豆子与乡村人的生活勾连起来。简要概括绿豆茶和母亲的豆包的作用。
    示例:豆油滋润了乡向的生活。
    ①绿豆茶
     

    ②母亲的豆包
     

    (3)按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①豆科作物一贯深明礼仪,它们在季节里,托着饱满沉实的豆荚,面对劳动的付出者丢弃私藏的意图,做出拱手相让的姿势。(从修辞手法赏析)
    ②他停顿下来,两手着罐子,仰脖。咕嘟咕嘟,肺腑之间茶流汹涌。(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共60分)

  • 10.ㅤㅤ请以“_______的色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
    ㅤㅤ(1)将标题补充完整;
    ㅤㅤ(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ㅤㅤ(3)不少于600字;
    ㅤㅤ(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