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质检试卷(5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下,科普很热,伪科普也很热。
一面是追着新冠跑、比疫情更难防的伪科学。诸如“吃大蒜可治新冠”“我家自来水阳了”等视频流传网络;诸如可抵御病毒、预防新冠的花式商品在网店热卖。它们中,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
一面是科普盛宴“出圈”,“好玩”的科学“圈粉”无数。在中科院联合抖音举办的2023跨年科学演讲中,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学者分享了大脑信号、航空航天、黑土地保护、电磁学等前沿科技,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
科学热衷真与假的对撞,反映的正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当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被大量释放后,科普方式就应及时“换挡升级”。在公众科普的语境中,更加立体、全面的体系正在被构建,更新潮、更便利的方式极大缓解了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有在跨年晚会云集的平台中突围出的一场跨年科学演讲,以知识的普及辞旧迎新,显然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不可否认,当下有效知识的供给依旧不足,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由于科学暂时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伪科学便可乘虚而入。一些网络博主,为博眼球聘请所谓“专家”,编造“科学流言”,迎合公众猎奇心理;有的蓄意炒作,制造“健康焦虑”,让产品营销披上健康科普的外衣。这些依靠情感赢得信赖的虚假信息,又借助社交媒体的熟人效应,在公众舆论场如石子投湖般一圈一圈传播开去,让公众感觉更加混乱——即便同一个主题和话题,也可能看到各种不同甚至有些彼此矛盾的解读。
事实上,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进程。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家们往往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结论,有些甚至是对立的。这些并不是“伪科学”,而是需要在不断的研究中去伪存真。这种学术观点之争并不是我们本篇文章讨论的内容。
很多虚假信息的传播,是大量依靠“俘获”受众情感,而并非以事实为基础。当然,在科学传播中,事实与情感并非截然对立,或者说不需要情感的力量。现在,半数以上的移动端用户具备一定教育背景,科普的受众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覆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大学生、企业管理者、人文学者等。他们排斥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科普、说教式科普,对有趣有料的科普,更加喜闻乐见。这种受众多元化、异质性的特点,决定着科普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专家得“懂行”,另一方面内容得“好玩”。
那么,作为非科技工作者该如何分辨这种信息呢?这很建,需要学校和社会同时发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尺度,并非一日之功。
在现阶段,科普首先能做的是丰富内涵——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应该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现在社会上伪科学传播很快,恰恰表明当下公众的科学方法、思维、知识还没有那么高、那么好。以此次新冠疫情为镜,折射出的正是一些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包括“冷核聚变”“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公众更加理解科学,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质疑科学。所以,如果希望通过科普培养公众的科学理性,让人们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精神,那么就需要把科普从“解释科学是什么”转向“科学为什么”上。因为“科学的精髓是其方法”,如果只向公众讲解科学的成果和发现,而不讲解严格的科学方法,那么人们何以区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
科学实验中的曲折有时比科学成果本身更吸引公众。科学就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往往是先设立假说,然后针对这些假说进行试验。科学在探寻真相的征途上探索着,踉踉跄跄地蹒跚前行。当一种假说被证伪时,假说的提出者当然会很沮丧,但是,这种证伪恰被认为是科学事业的精髓所在。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普时,不妨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他们走过的路,陈述成果,也呈现探索曲折的过程;点明结论,也聊聊千百次试验运用的方法。只有在真诚沟通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内核,提高人们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才能让公众拥抱一个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科学。
(摘编自《让真正的科学火起来》崔兴毅张辰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科普很热,伪科普也很热,反映了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也暴露了当前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B.由于科学知识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人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所以伪科学才得以乘虚而入。
C.科学传播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不能依靠情感的力量,而很多虚假信息的传播,却是大量依靠“俘获”受众情感。
D.科学的精髓是其方法,而不是成果和发现;科学事业的精髓被认为是假说证伪,科学是在试错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或将伪科学比作疫情,或将虚假信息传播比作石子投湖,易于受众接受,以实现科普目的。
B.本文的论证语言生动却又不失严谨,多用关联词强化逻辑关系,又多用“正在”“暂时”“有时”等修饰限制词进行界定。
C.作者提及新冠疫情、“冷核聚变”“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是为了说明伪科学传播快是因为当下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D.作者通过对比论证说明,科学家在探索中得到的不同甚至对立的结论不是依靠情感赢得信赖的“伪科学”,而是学术之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被大量释放,所以,科普方式也应该及时“换挡升级”,建构更加立体和全面的体系。
B.具有多元化、异质性特点的科普受众人群排斥枯燥说教的科普,只喜欢有趣有料的科普,因此科普必须与时俱进,得懂行且好玩。
C.虽然科学在探寻真相的征途上是蹒跚前行,但科学实验中的曲折比科学成果本身更吸引公众,因为这迎合了公众的猎奇心理。
D.科技工作者科普时要多讲失败的过程,多师千百次试验运用的方法,多摘跨年科学演讲,就能提高人们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组卷:8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字号,顾名思义,“老”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字”蕴涵了深厚的文脉,“号”传承着良好的口碑。从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到青岛啤酒、东阿阿胶,从内联升的布轴、全聚德的烤鸭到英雄牌钢笔、飞鸽牌自行车,老字号延续了世代相传的技法和匠心,承载着人们的美好记忆和情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民族特色品牌的生动载体。
老字号曾是“新消费”的开拓者、引领者,但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形象守旧、创新不足、消费群体老龄化等问题。央视财经数据显示,老字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000多家,减少至目前的1128家,其中10%可以盈利,90%经营困难。发展振兴老字号,应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既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也要守正出奇开拓创新,既要承续经典、发扬传统,也要拥抱时代、善当网红。
(摘编自谢乔《“老字号”要守得住经典,做得了网红》)
材料二
享誉海内外的狗不理包子是天津传统美食的一张靓丽名片。“狗不理”品牌始创于1858年,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当之无愧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前消费者想品尝狗不理包子,要到津城各个门店购买,近几年,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渠道大大拓展了消费群体。“消费者分布于大江南北,尤其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东北、河北为主,年轻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都是线下门店很难做到的。”拼多多狗不理官方旗舰店负责人张虎顺说。
公司品控组长庄媛介绍,虽然现在工业化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不过在“狗不理”,很多传统面食的部分环节还是坚持手工制作,这也是对传统的一种传承与致敬。面用的是专门调配的面粉,馅料全都是自己熬制的,而且只采用原料本身和糖或水,里面没有任何添加剂……“吃狗不理包子的时候,您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肉丸,而是带有汤汁的。它既有北方包子的暄软,又有南方面皮的嚼劲。我们各取南北方包子的优点,中和了两者口味的差异。”
问及狗不理食品线上线下的销售比,张虎顺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一半一半吧。狗不理食品线上销售额已占了半壁江山,让全国消费者在各地都能品尝到正宗的天津味道。”他说,尤为难得的是,线上消费者年轻人居多,这对于非遗的传承太有意义了。而且,根据线上的消费反馈,老字号可以在口味、包装、品宣上做及时调整,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需求。
在狗不理食品工厂直营店,各式面食摆满了橱柜,主打产品各种规格的年货面食礼盒最为夺目,天津八大碗礼盒、酱货礼盒、包子礼盒等也一应俱全,还有供顾客日常购买的袋装包子、酱制品、预制菜等,可谓琳琅满目。整体包装以红色为基调,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随手打开了一个面食礼盒,里面有“步步高”枣塔、小刺猬、富贵有鱼、吉祥馒头等,看上去很讨喜。“过春节嘛图的就是喜庆,有着吉祥寓意的面食都不能少。我们还推由了线上的专属优惠福利。”
(摘编自《线上销僖已占半壁江山新电商助力百年老字号传承年味儿》)材料三
今年2月份,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中华老字号示危创建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老字号在商贸流通、消费促进、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就此接受采访时说,中华老字号是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商业理念的世代传承,是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符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宝贵的商业经济资源。支持老字号中正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中华老字号掀起“新国潮”》)材料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就曾接到老字号“楼外楼”举报,称一家名为“西湖楼外搂”的网店,涉嫌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调查发现,该网店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某网络科技公司,其于2021年年底开设“西湖楼外楼”旗舰店,在售的14个食品类礼盒商品的外包装、网页均标注“西湖楼外楼”,与“楼外楼”品牌商标近似,销售额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最终认定,该网络公司存在销售侵犯“楼外楼”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被罚没78.03万元。
(摘编自《助力保护老字号的唯一性和真实性》)(1)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老字号代表着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商业和手工业“以德兴商”的经营之道和“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B.城市要打造老字号特色街区、老字号消费集聚区,在特色商圈、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开设老字号旗舰店、专柜。
C.老字号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复兴,更是推动民族品牌、国货品牌崛起,提升我国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D.为求发展,老字号“稻香村”牵手元气森林,老字号“五芳斋”与“王者荣耀”联合出品粽子礼盒,实现抱团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作者列举了众多承载自己美好记忆和情感的老字号,蕴含着强烈的民族自信,也唤起了更多读者的共情。
B.建国初的老字号今天大部分都已经营困难,令人扼腕的同时也提示我们,振兴老字号,善当网红是其唯一出路。
C.狗不理包子的消费群体通过拼多多等电商渠道得到拓展,从天津本地拓展到大江南北,从老年人拓展到年轻人。
D.老字号“触网”的同时,一些商标权属争议和“傍名牌”等涉老字号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影响老字号发展的障碍。
(3)材料一说,“‘老字号’要守得住经典,做得了网红”。请结合材料二“狗不理”的成功经验,说明“老字号”怎么才能当好网红。组卷:1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张桂梅
李延国 王秀丽
死神又来敲门 一边在创造着成就,一边在接受着磨难,这似乎成了你的宿命。
1997年12月,你腹痛难忍,去医院复查,被告知肿瘤复发。
你不相信这样的结果,趁寒假你又去昆明复诊,得到的是同样的答复。你拿着诊断书从医院出来,脸上挂满泪水,精神恍惚地走在昆明街头。
诊断书也是一份死亡通知书。你忽然觉得活着好累好累。你想回到丈夫身边,跟他一起躺在地下,让他像生前一样宠着你、惯着你。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一个人不惧死亡,那是因为活着比死亡更艰难。
回到丈夫身边去!
这个想法忽然无比强烈。你擦干泪水,决定实现这个计划。对生存的妥协亦是一种抵抗。
你看着车来车往的马路,闭着眼睛走向车流。
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响彻街头,恍惚中,你心里想:死了吗?
你忽然听到一个男人愤怒的咒骂:“你想死去跳滇池啊!你想怎么死都行,别来这里害人!你撞我的出租车,你死了我还要承担责任,我家还有老有小,哪个来养他们?”
咒骂声和随之而来的围观,让你无地自容,落荒而逃。
你蹒跚地回到住处,栽倒在床上,任泪水打湿枕头,一直躺到天黑。
如台风掠过大海,你内心的狂风骤雨逐渐平息,忽然想找人倾诉。你从包里找出一个本子,摸出笔,开始疯狂地书写。从幼年、少年、青年,到遇到丈夫,到拥有的那些幸福日子,到丈夫丢下你让你孤独地生活,到你全身心地对学生的付出,到华坪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你的关心。你边哭边写,像在写一篇无限长的遗书。你要死了,要让人们知道,你是多么爱你的丈夫,你是多么热爱生活,也那样深切地爱着你的学生。开始你只是想用对学生的付出来忘记对丈夫的思念,但渐渐地,对学生的好,已经成了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哭了一晚上,写了一晚上,迎着旭日,身心俱疲的你终于放松了下来。
你“审判”了自己!
你的思绪回归现实: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刚有起色,难道你就要离开他们吗?
你怀念起那些来自贫困山区、与你朝夕相处并有了超越血缘之情的孩子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果不能考出去,他们不可能有机会复读,只能重返大山,重复他们父辈的宿命。
你要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烛光,照亮他们精彩的明天。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
最不守规则的病人 回到华坪,你住进了华坪县中医院。
你成了医院里最不守规则的病人。如果有课,你拔下针头就跑回学校上课;没有课时,你就回医院打针。这样跑来跑去,控制不住肿瘤的生长。为了不浪费国家的钱,你干脆放弃治疗,出院回到学校。
你的学生们哭了。孩子们说:“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
你说:“同学们,老师不会死的,也绝不会离开你们,请相信老师。”
可爱的孩子们唤回了你的信心,激发出你生命的火花,他们是你的“特效药”。你决心在有生之年,加倍地爱护他们。
中考在即,你改变了教学方法:不提“中考”两个字,少批评,多鼓励。
放假不回家的学生没有水喝,你便自己掏钱去附近的一家饭店买开水。一暖水瓶收1元钱,你一次提四个暖水瓶,回来一杯杯倒满,再回去提。当饭店的老板知道你每天买水是给学生喝,降到5角钱一瓶,最后干脆不收钱。
学习方面,你从不看重分数多少,只要他们尽力学就行。课间放音乐,讲课前唱一首歌,提倡讲普通话,让他们多读多写,引导他们带着感情放声朗读,把自己的情感糅进课文描绘的画面之中。
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注意与学生沟通情感,师生已经产生了默契,所以,每当你提出建议,他们都会立刻响应。孩子们不是被老师“逼着学”,而是变成了自觉的“我要学”。
你身带疾病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你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
(有删减)材料二
文学创作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说法,这“四力”仿佛为报告文学量身定做。“四力”之中,最费心、劳力、耗时的当属脚力;并且脚力的意义,还依赖于其它“三力”的支撑才得以存在。如果眼力、脑力、笔力不行,纵然你走了千里万里,如果仍不得而知。数月或数年后,一部作品出来方有定论。如果作品成功,那之前的辛苦和劳动还算有了意义;如果作品失败,之前?大段时间的奔波与周折,都将被宣告为“无用功”。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表现领域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的写作主题,只适合于报告文学;直接、迅捷、有力量,这些特殊的文学向度也构成作家们不能舍弃的理由。既然报告文学写作的人文价值在,其全面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性复杂的文学可能性在,坚守和捍卫这个文体尊严的必要性就在。
(摘编自佟鑫《报告文学的修为、使命与担当》)(1)下列对材料一报告文学《张桂梅》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佳梅不相信医院的医术,又去昆明复诊,体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对“边创造成就,边接受磨难”宿命的反抗。
B.文章娓娓而谈,亲切自然,遣词造句非常讲究,雅俗共赏,大量比喻、反复等修辞使“时代楷模”形象跃然纸上。
C.文章取材张桂梅自杀未遂的事件,角度新颖,表现了张佳梅的自我突破,也刻画了一个更多元立体的张桂梅形象。
D.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既能集中再现场景,塑造形象,又能将张桂梅的故事有机串联,较为完整地讲述其生平。
(2)材料一自始至终使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3)材料二说“文学创作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说法,这‘四力’仿佛为报告文学量身定做”。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组卷:5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比ChatGPT强在哪?①_____!
ChatGPT,或者其背后的Chat-3技术,甚至整个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吗?
关于这种技术的算法,已经有不少论证。我就瞄准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根本缺陷聊一聊。人类有一个功能,ChatGPT目前赶不上,肉眼可见的将来也赶不上。那就是创造需求,或者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表述听起来似乎有点大,其实跟我们的生活连接十分紧密,因为人类社会②_____。原始人厌倦了靠双脚丈量大地的日子,所以发明了车轮,后来又发明了火车汽车;人类不满足于被囚禁在陆地上,老想去探索海洋,由此才发明了独木舟、木船以及后来的轮船;③_____,想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于是飞机火箭一个个从梦想成为了现实。
所以,某种意义上,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倒逼了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ChatGPT可不具备这个功能。何止ChatGPT,到目前为止所有的AI都没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它们就像最顶尖的仆人,训练有素反应迅捷,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人类提出的所有问题与需求,却唯独没有自己提出需求的能力。不提出需求也就没法进步,就只能止步于满足当下的循环。如果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创造出一个人工智能世界,那这个世界将能够顺畅运行却无法进步。
(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材料,用三段论的形式表明作者推出“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的过程。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组卷:3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轻舟绿溪之上,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草原牧场上,化身格萨尔王;身披红斗篷,策马驰骋雪原……最近一段时间,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的文旅局局长们,纷纷扮相出镜,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不少人也成为“网红局长”,可谓“火出了圈”。从办公室到镜头前,文旅局长们的“躬身入局”,引发不小关注。认为接地气的有之,认为真代言的有之;当然,质疑质量不高、扮相不好、身份不妥的也有之。毋庸置疑的是,经由“网红局长”们介绍的地方,知名度大增、好感度提升,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