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部分名校高考语文质检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城市书写的历史坐标上,西方的现代派诗人,比如波德莱尔、艾略特等已经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这种对城市文明的批判是现代性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实际上,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而言,城市诗歌的批判者着眼于现代科技文明给人类带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对人性也造成了严重的压抑与摧残,他们的批判立足于现实并围绕着现实而展开思考。
城市文明给现代人带来高效、舒适、美好体验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弱点,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应该说,这一主题自城市诗歌诞生以来,一直是挥之不去的表现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质地。如朱剑的诗《还房贷》就表现出一个“房奴”对于高房价的批判,对“亚当”羡慕的背后实则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高房价的无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诗歌对于城市文明病的表现,不仅着重于“器物”层面,还体现于对人之内心的揭示。人们在城市中长期生活,不可避免地染上城市文明病,人与人内心出现隔阂,彼此提防,使人感受到孤独、冷漠和无奈。比如,梁晓明的《各人》,“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我们各人各喝各的茶/我们微笑相互/点头很高雅……然后我们各人/各披各人的雨衣/如果下雨/我们各自逃走”。尽管人与人之间在表面上是相互尊重,礼数有加;然而在内心,彼此之间却是隔绝的,没有真诚的情感交流,也没有思想的剧烈碰撞。整个城市犹如艾略特笔下的“荒原”,让人类充满了困惑、痛苦和恐惧。事实上,千奇百怪、仪态万千的情感体验无从取得认同,而没有个人体验的城市诗歌是难以想象的。城市诗歌要表达出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人类之普遍经验。
应该说,对城市的批判,“活塞”诗人群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个以“70后”为主体的诗人群对高度经济化和商业化的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城市诗歌不仅仅要写出城市的仪态和风貌,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现代性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将城市文明所滋生的“黑子”清晰地揭示出来。丁成的《上海,上海》从批判欲望的角度写城市,“颧骨日渐高耸的上海/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的上海……瞧,这些多么时尚、多么现代的词/像魔咒一样如影随形/坐上高速的磁悬浮列车/前进,前进,进……”现代化的大城市从某个侧面来看也是欲望之城,使人类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疼痛感,折射出人类的忧虑。
城市诗歌的书写者在描写城市的过程中,显豁地表达出城市带给人类巨大的无奈和悲悯。但是,诗人并未简单地将城市的负能量无限放大为反对城市文明的借口,也没有将城市作为反对人类文明的工具,更没有将自己的悲悯变成对城市文明和现代性进行道德谴责和理性审判的筹码,他们对城市伤疤的揭示是基于诗人对那些弱势者的同情和诗人良知的觉醒,因此,这些城市诗歌更能触动人心,感人至深。
(摘编自邱志武《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城市诗歌》)(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西方现代派诗人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深刻批判,这种批判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思考。
B.城市文明既有先进性和现代性的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点不容忽视。
C.在城市书写上,城市诗歌对城市文明病的批判着重体现在揭示人之内心这个层面上。
D.真正的城市诗歌书写者对城市既有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又有悲悯情怀和良知的觉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西方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切入,并指出这种批判在当今时代是不可回避的。
B.文章主体部分分别重点论证了现代城市文明的优和劣两个方面,使论证具有辩证性。
C.文章引用《各人》等城市诗歌,指出当代城市病的某些现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末尾指出了城市诗歌书写者在批判城市文明病时的一些做法,具有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朱剑的《还房贷》对高房价的城市病虽有批判,但着重表现的是人们对有房者的羡慕。
B.在城市中长期生活的人,孤独、冷漠和无奈,这不可避免地让自己染上了城市文明病。
C.城市诗歌要有诗人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虽然多样,但仍须融于人类的普遍经验之中。
D.诗人从道德谴责和理性审判的角度对城市文明病进行批判,其作品更会深刻而感人。组卷:6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让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大于或等于其所消耗的能源。
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位于浦东新区顾唐路。这座五层办公楼的能源补充主要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日前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根据项目前期测算,这座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约为26千瓦•时,发电量约每平方米33千瓦•时,未来可实现能耗自给自足,同类型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在70到80千瓦•时。”专家介绍说。
以零能耗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日前,上海已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节能低碳建筑落地。如建立健全各类建筑设计能耗和碳排放限额体系,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深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和能效对标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推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摘编自《上海首个“零能耗建筑”本月底建成》) 材料二:
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首先在于其精细化的设计。专家认为,相比常规设计方法,零能耗建筑会利用一些模拟能源的软件,通过不断进行测算、反复调整参数等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而国内关于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其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通过市场调节,相信会有大量产品,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出现。此外,近零能耗建筑对施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缺少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在专家看来,要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也需要大家来了解这方面技术,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
“十四五”期间是近零能耗建筑逐步试验、推广的阶段,2025年到2030年应该达到普及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既达到低碳目标、又适宜乡村实际情况、且能减少造价的建筑技术体系,可以在农村推广,降低能耗,服务乡村振兴。”
(摘编自《零能耗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三:
在节能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近零能耗建筑到2016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推出的零能耗建筑,这一过程显示了建筑节能效率的不断提高。虽然每个国家对各个阶段的节能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但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无论是超低能耗还是近零能耗,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
从学界到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建筑节能并不只是单纯地减少化石能源和碳排放这么简单,应对未来极端气候挑战的意义更加深远。首先,如果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那么就可以为城市建设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奠定基础,还能够减少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设施的成本投入。其次,净零能耗建筑具备不依赖外界而“自我循环”的可能,这对于未来抵御极端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将意味着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能性,为未来人类不依赖于地球环境而在星际生存创造条件。
(摘编自孙彤宇、刘莎、史文彬《净零能耗建筑的未来意义及其实施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近零能耗建筑,还是零能耗建筑,都需要消耗能源,只不过其能源由自身产生。
B.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是我国首个零能耗建筑,这体现了上海零能耗建筑业走在全国前列。
C.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比传统建筑要高,体现在设计精细化和工程集成系统化等方面。
D.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建筑上都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衡量标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补给能源,补给能源等于消耗能源,每平方米用电量几近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
B.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的价格可通过市场来调节,以后国内制造的这类产品量会远超国外制造量,价格也会随之上下浮动。
C.我国对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很重视,不仅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颁布各项政策,以各种方式对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激励推广。
D.只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均实施了零能耗建筑,达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那么,这个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环境就形成了。
(3)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简要说明。组卷:1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铜之铭
阿英 三伏天,少年一觉睡到黄昏,赤着上身,懵懂地立在村头坡顶。
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扶住玳瑁镜框,瞥一眼少年的肚皮,轻声惊呼,弯下身,探手来触。
少年吓了一跳,忙往后缩。中年人急切地说:“字,字!”少年回过味:自己睡觉时,搂着家里那只破铜罐,汲取凉意,罐身文字印满胸腹,笔画细柔,如笨笨的米虫,彼此勾连成形。
中年人围着村子转悠好些天了,其来历少有人知。少年只晓得他有个绰号——“七五计划”。自打田里刨出几个铜疙瘩,生面孔便越来越多,时常有人来寻访这些丑陋旧物,出钱收走。
渐渐地,就有村民购回黄铜,做仿古营生。买主定期来,面包车屁股喷黑烟,开得蛮横,唬得狗乱叫。车肚膛钻出人,墨镜遮住半张脸,不发一言,拎着大编织袋,隐入院子。隔一会儿,偏着身子趔趄出来,鬓上淌汗,吃力地拽牢口袋,吭哧吭哧塞进车,“嗖”地离去。
可“七五计划”却不同,他不收铜器,只到处看。一只褪色书包不离肩,偶尔拿出卷尺,“嘶”地一拉老长,嘴里常嘟哝“黑漆古,水银沁”之类的怪词。
此刻,“七五计划”眯眼细读,少年亦垂头,凝视肚腹,有的字酷似一根鱼骨,有的像憨痴的人脸,还有的大而歪,宛若雄鹿的巨角。
“是个罐子?咋来的?”
“俺家牛犁地,土里扒拉出来的。”
“懿……德。”“七五计划”凑近脸,指肚轻扪,感受其纹路,缓缓道:“连起来,应是‘益求懿德’。”
“啥意思呀?”少年忍住痒。
“追求美好的德。”中年人斜瞅一眼坡下乱窜的面包车,叹了口气,“初判为西周时期铸造,极其宝贵!该收藏进博物馆啊。”
“博物馆啥样?有祠堂大不?”
“七五计划”眼神一亮:“说得好,博物馆就是一个国家、一脉文明的祠堂。”
少年喃喃道:“俺啥时能去……”
“我带你去!”“七五计划”笑了,牙白如贝。他思忖片刻,又说:“我想瞧瞧你家这个物件,一眼就成。明天这个时候,我带上相机,等你。咋样?”
“你真领俺去逛祠堂••••••哦不,博物馆?”
“说话算话!”
少年一阵风跑回家。
竹床却空了。他冲爹喊道:“罐子呢?”
爹拿烟袋杆杵了杵屋角。
一丛干草里,躺着一只黄澄澄的陌生铜罐,粗而蠢,射出刺目的光。
“俺睡觉搂的那个呢?”
“人家取走刻模子去了,打算一股脑儿造出好些来,再埋进地里。明年开春刨出来,浑身长满锈疤瘌,就能卖百倍千倍的价,富商们喜好古董。”
少年瞪圆眼睛:“那是西周宝贝,该供奉在祠堂,你咋随便送人!”
“胡咧咧个啥?还稀粥,咱家快喝不起稀粥了!人家好心拉咱入伙,教咱制作技术,你好意思讨回来?”少年抱起新罐子,冲进那家的院落。近几个月,天一黑透,他们就反锁门,轰轰烧炉,还买回成捆的锯条、成箱的砂纸,吱吱喳喳打磨抛光。听他们叨咕,新铜抹一层硝酸,塞进碳铵肥里,就能长出蛤蟆皮似的锈。
少年抹着泪,缓缓挪出院外。有只胳膊跟出来,当啷一声,将那只闪亮的新罐撂在他脚边。第二天黄昏,少年搂了新罐子,想着博物馆的模样,在土坡等。等得不耐,就立起来喊几嗓:
“七五计划!七五计划!”
却连个影子都没有。
第三天,第四天••••••少年眼角挂泪,魔怔般苦等。夕阳无言,瘫坐在他脚旁。
很久后,少年才听说,“七五计划”急急赶往邻县冶炼厂,冲到高炉进料口,硬要翻拣一批破铜烂铁。得不到允许,他便将身体盖在上面,鸡孵蛋般护住。拉扯间,一个趔趄,脚脖处插进一根铁条,呼呼冒血。送去医院检查,筋断了。
三十年后。
拍卖地点在纽约,全球直播。
一尊铜器,青中泛灰,初看不甚起眼,像田野随处可觅的弃巢。镜头推近,器身爬满拙朴铭文,据介绍,是对大禹治水的记载。此器物一出,可确认“三代之首”的夏王朝真实存在,有力佐证了中华文明。可惜它不知何时流落异国。
竞拍者报价如攀云梯。在火红座椅的包围中,被漫漫时光淘洗过的铜器,凛冽持重,超然物外。他在胸口狠捣一拳,自己辛苦维系的这家博物馆,虽极力阻击赝品,抢救回众多珍宝重器,却无力竞价。
万幸,该铜器最终被一华人拍下,且当场表示将捐给中国。更令他欣慰的是,曾走私出境的大量文物,在这样一批人的不懈努力下,像暮归羊群,正在回流。然而数分钟后,有快讯爆出:虽买家财力不俗,但面对巨额成交价,尚有不小缺口。
更多的摄像机围过去。
晃动的画面中,此人乃一老者,身材弯瘦,像一笔钟鼎文,半撮白发桀骜挺立,没说几句,便转身离去。
他的呼吸停住。
老人的腿,是瘤的。
周围声浪消失,铜器渐渐凸显于眼前,占满视野。他决定倾其所有,与老人合力,将文物接回。就是这尊铜器,它曾将粒粒文字刻在自己心上。那轮陪他一起等待的夕阳,在它怀中安详打坐,仿佛刚从岁月中苏醒,正散发柔和的辉光。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赤着上身,懵懂地立在村头坡顶”,用工笔手法勾勒出一个典型的心智未开、视野狭窄的乡村少年形象。
B.“清瘦”“玳瑁镜框”“褪色书包”“卷尺”“嘴里常嘟哝‘黑漆古,水银沁’之类的怪词”,暗示“七五计划”是个考古工作者。
C.“博物馆就是一个国家、一脉文明的祠堂”,既表达了历史文物的重要意义,又为“七五计划”保护文物不惜牺牲一切做了铺垫。
D.“第二天黄昏”“第三天”“第四天”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表明了少年希望尽快见到“七五计划”的迫切心情。
(2)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简要列举并分析小说使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3)小说结尾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组卷:10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
-
9.下面是文中括号内的四个句子,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药品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则是让这些化学成分保持自身稳定性的重要条件。②此外,我们还会在有些药瓶里发现一些袋装或者塑料小瓶装的干燥剂,上面标着“不可食用”等字样。③最简单的办法是吸收掉多余的水分。④因此,药品说明中都要求将药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组卷:38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1年利比亚撤侨,飞机降落在北京,一位同胞趴在地上,亲吻祖国的大地。2015年也门撤侨,海军女战士牵着小姑娘的手,准备登上军舰,小姑娘的笑脸洋溢幸福。在港口,在机场,在多国使领馆的门口,挥舞的五星红旗和亮丽的横幅浓缩千言万语,湿润的双眸透露无尽感激。过去十年,我国组织实施紧急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十余次。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短短数日就开辟了一条条“生命通道”,将5200多名同胞安全撤离。
电影《万里归途》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文官撤侨”故事。影片中,中国同胞在异国遭遇了战争动荡,颠沛流离,在绝境中寻找稍纵即逝的生机,在未知的危险中忍耐,而外交人员则在没有武力交锋和动作打斗的情况下,带领众人突出重围。
上述材料能给人以启示,引人深思。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