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1 19: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节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节选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提到“工匠精神”,且有具体事例,兼有评论。
    B.材料二从日本和德国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举例论述,论证要更加具体充分。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更有针对性。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指出在当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B.基业长青需要“工匠精神”,需要精益品质和创新实践。比如各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都是文艺方面一些创新的实践。
    C.“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3)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一个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指木匠,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C.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却能改变世界。
    D.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铺就成功之路。
    (4)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958年3月(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英勇的举动感动,并为他的牺牲而痛心。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小通讯员和年轻媳妇的质朴与纯洁。
    D.《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小通讯员,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2)选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个怎样的人?请指出他的形象特点并举例简要分析。
    (3)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组卷:21引用:4难度:0.2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出官”指外出做官,“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B.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C.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是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这首诗的序言介绍了长诗所叙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B.诗中写了三次琵琶声:先是诗人送客听到第一次琵琶声,第二次请出琵琶女为自己弹奏一曲,弹奏结束后琵琶女又诉说了自己的身世经历,诗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动,感慨自身经历,第三次再请琵琶女弹奏,为她翻作《琵琶行》。
    C.为突出琵琶声之绝妙,琵琶女琴技之高超,诗人运用了叠词和夸张手法,还用视觉形象加以描摹,侧面描写加以烘托,使得琵琶女弹奏的乐声非常具体形象。
    D.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②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组卷:10引用:3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8.把下面两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本报北京8月17日电,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该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该火箭是我国目前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等特点。

    组卷:17引用:24难度:0.6

四、写作(4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道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总是难免的,但错误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有所感悟。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