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21 1:0:2

一、选择题

  • 1.最新研究表明,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等之间存在紧密连接的结构,称为膜接触位点(MCS),如图所示。MCS能够接收信息并为脂质、Ca2+等物质提供运输的位点,以此调控细胞的代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7
  • 2.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的线粒体内膜富含ATP合成酶,该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寒冷条件下,BAT内的UCP蛋白能在线粒体内膜上建立新的运输通路,该通路增大了内膜对H+的通透性,从而消除H+梯度,维持体温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3.为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对低谷蛋白稻米的特殊需求,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低谷蛋白水稻突变体LGC-1,LGC-1的谷蛋白基因GluB5的终止子缺失,与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99.8%的谷蛋白基因GluB4尾尾相连(如图所示),GluB5基因转录时可通读至GluB4基因,从而形成局部双链的RNA,使水稻表现出低谷蛋白性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7
  • 4.细胞分裂时,外界不利因素易使染色体断裂,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无法进入细胞两极。在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成为微核。用甲醛溶液处理萌发的大豆种子。在0.1%~3%浓度范围内,大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及染色体断裂的发生率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这个范围二者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3难度:0.6
  • 5.肾上腺素具有提高心脏收缩力、加快心率并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皮质醇可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迷走神经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促进肾上腺素和嗜铬粒蛋白(CgA)的分泌。研究发现,CgA能转变为儿茶酚抑素,儿茶酚抑素可作为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发挥作用,其水平降低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52引用:3难度:0.6
  • 6.Her神经元能促使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科研人员推测老年人睡眠时间短、易觉醒可能与Hert神经元活动改变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科研人员利用年轻鼠和老年鼠进行了Hert神经元离体电生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7
  • 7.肝脏中6-磷酸葡萄糖酶缺乏可导致糖原累积病Ⅰ型,临床表现为空腹低血糖、生长发育缓慢。如图为相关部分代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8.科研人员用LCM病毒感染小鼠甲,7天后杀死小鼠并分离得到脾脏细胞,再取带51Cr标记的被LCM病毒感染的同种小鼠乙的吞噬细胞,将上述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经离心后检测到上清液中51Cr的放射性高于对照组(提供脾脏细胞的小鼠未受LCM病毒感染)。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三、非选择题

  • 24.褪黑素是一种藻类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具有相同的合成途径。人体内的褪黑素是由内分泌腺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的作用,其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甲所示。

    (1)外界暗信号会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其细胞膜内电位变为
     
    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伴随着
     
    信号到
     
    信号的转变。
    (2)据图可知,暗信号引起褪黑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褪黑素会抑制下丘脑的兴奋性,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调节。
    (3)研究发现,褪黑素在植物体内虽然含量微少,但在调节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将褪黑素确认为一种植物激素,其依据是
     
    (答出2点即可)。在植物体内,结构上和褪黑素相似的植物激素是
     

    (4)为探究褪黑素(MT)对盐胁迫条件下荞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CK表示对照组)。

    分析图1可推断出MT能
     
    (填“加重”或“缓解”)盐胁迫对荞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图2可推测MT能提高植物在高盐浓度下抗性的原因是
     

    组卷:8引用:2难度:0.7
  • 25.“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猎物的取食行为,即使大型肉食动物没有捕杀猎物,它们的叫声、气味也会使猎物不安甚至逃离。莫桑比克内战导致该国某国家公园内植食性动物林羚的天敌—大型肉食动物儿近灭绝,使一直生活在密林地带躲捕食的林玲敢于冒险进入无树的平原地带。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划分,林羚属于
     
    。大型肉食动物的叫声和气味使林羚不安甚至逃离,这一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
     
    ,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为探究大型肉食动物的消失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生态学家们分别在密林地带和平原地带播放捕食者的叫声,随后测定实验前后林铃与声源间的距离变化,并分析了林羚的食物组成,结果如下:
    表1
    离声源的距离变化(m)
    平原 密林
    实验组 76.4 73
    对照组 -5.1 -7.6
    表2
    平原 密林
    食物中的比例 番荔枝科 0 0.08
    沟繁缕科 0.1 0
    豆科 0.8 0.25
    食物中可消化的能量(kJ/g) 14.1 12.7
    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质(% 18 11.5
    ①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
     
    。由表1可知大型食肉动物能够影响林羚的分布,理由是
     

    ②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莫桑比克内战使林羚的天敌几近灭绝后,国家公园内林羚的生态位
     
    (填“发生”或“未发生”)变化。
    ③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林羚从密林迁移到平原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
    (3)林羚迁入平原地带后,某杂食性动物的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2:1调整为5:1,理论上讲,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该杂食性动物的数量约为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算)。

    组卷:3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