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关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7
  • 2.相思子毒素是从相思子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它能影响核糖体的功能,导致细胞死亡。相思子毒素形成后通过高尔基体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熟并储存。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组卷:57引用:5难度:0.8
  • 3.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如图)分别用蘸有不同液体的棉签涂抹,然后将其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2h后取出该淀粉-琼脂块,加入碘液处理1min,洗掉碘液后,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位置 处理圆点的液体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清水 蓝黑色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新鲜唾液 红棕色
    2%的蔗糖酶溶液

    组卷:34引用:3难度:0.6
  • 4.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79引用:32难度:0.7
  • 5.为研究吸烟的危害,对年龄为33周岁男性的精液进行取样检查,结果如下。(注:a级:快速向前运动,b级:缓慢向前运动,精子运动快慢是决定能否与卵细胞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项目 不吸
    烟组
    吸烟组 日吸烟量(支)
    轻度≤9 中度10-19 重度≥20
    人数 297 739 231 302 206
    精子密度(106/ml) 55.6 51.4 54.1 52.7 51.2
    活率(%) 57.7 48.1 56.1 53.8 34.5
    a级(%) 18.7 14.9 18.7 15.5 13.2
    a+b级(%) 34.8 29.5 34.8 30.1 24.8
    基因甲基化差异(个) 高甲基化 参照 121
    低甲基化 参照 68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卷:34引用:1难度:0.6
  • 6.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4难度:0.7
  • 7.玉米(2n=20)和水稻(2m=24)均为二倍体植物,某实验小组拟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富含β-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植株,过程设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9引用:3难度:0.7

二、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20.番茄光系统是由光合色素、脂类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高强度光照射后,会受到破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研究人员对番茄抗高光胁迫的系统调控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高光胁迫时,位于
     
    膜(结构)上的光系统,可以
     
    过量光能,将其转化为大量热能,破坏光系统。而番茄会通过NPQ(一种光保护机制)散失过多热能,避免高光胁迫造成的损伤。
    (2)为研究V基因在高光条件下对NPQ机制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GS技术)特异性地使V基因沉默。该技术的原理如图1所示。

    ①结合信息,本实验中目的基因应选用
     
    。该目的基因可通过
     
    技术获得,利用
     
    酶可将其与病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病毒载体,转入特殊农杆菌中。已知普通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上的T-DNA转入植物细胞,请据图1说出该过程中特殊农杆菌的作用特点
     

    ②应用该技术最终获得V基因沉默番茄,与野生型番茄经过相同高光处理,实验结果如图2,说明
     

    (3)番茄上部叶片经高光处理后,未受光照的下部叶片中V基因表达量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整株植物均可抵抗高光。推测上部叶片产生的HY5(一种转录因子)传递到下部叶片,导致V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的番茄植株进行嫁接实验以验证上述猜测。
    分类 1组 2组 3组
    上部叶片 HY5沉默植株 野生型 Ⅰ___
    下部叶片 野生型 野生型 Ⅱ___
    检测下部叶片V基因表达量
    ①在上表横线处完善实验设计,Ⅰ、Ⅱ的番茄植株应分别选用
     
     

    (填写字母)
    A.HY5过表达植株
    B.HY5沉默植株
    C.野生型植株
    ②若出现
     
    的结果,则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4)综上所述,请解释高光胁迫时,番茄整株植物抵抗高光的分子机制
     

    组卷:53引用:1难度:0.5
  • 21.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白粉病是一种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的病害。我国科研人员为培育抗病的优质小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小麦的感病与抗病是一对
     
    性状。
    (2)科研人员获得了1种抗病小麦品系甲,但其产量和株高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麦。
    组别 亲本 F1 F2表型及比例
    1 ♀甲╳♂野生型 自交 野生型:抗病≈2.76:1
    ①科研人员将品系甲与野生型小麦进行杂交,结果如上表。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抗病性状相对于野生型的感病性状为
     
    性状,且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还可作出的判断
     

    ②为阐明甲的抗病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分别选取野生型和甲品系的叶片,对候选染色体1和2上的相关基因进行 PCR 扩增,电泳结果如图1,推测甲品系抗病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染色体上感病基因发生突变。
    ③DNA序列分析发现抗病基因的出现是感病基因缺失一部分碱基序列造成的。图2 为感病基因序列示意图,推测出现图1所示条带是选用引物1和引物
     
    进行PCR扩增造成的。

    (3)研究人员欲将甲抗病基因转移到具高产品质的野生型小麦基因组内,进行了下列杂交试验。
    回交是子代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的方法。目的是加强杂种子代个体中某一亲本性状的表现型。研究人员将均为纯合子的野生型与甲杂交,将杂交实验一中的F1与野生型连续回交多代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如图3所示。
    ①经过杂交实验一和二后,BC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抗病基因与感病基因用R/r表示)
    ②科研人员在实验二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的目的是
     

    (4)由于借助于分子标记对BCn的筛选较难操作,请你设想一种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等位基因D、d),能更快速筛选抗病高产优质野生型小麦的方法。画出其与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组卷:51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