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三)(承智班)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
1.如图是某海岛上蜥蜴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5难度:0.9 -
2.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2引用:12难度:0.7 -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5引用:5难度:0.7 -
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5.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是( )
组卷:75引用:39难度:0.9 -
6.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组卷:192引用:64难度:0.9 -
7.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组卷:106引用:9难度:0.9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
2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图1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图2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
(1)图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
(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
(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
(4)据图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
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
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
(5)除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人为因素有
A.栖息地开发 B.烈性病毒的出现 C.栖息地污染 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组卷:6引用:1难度:0.6 -
22.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进化和细胞增殖问题:
(1)野茉莉是一种雌雄同花的植物,其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5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控制图示相应的生化途径,若为隐性基因,相应的生化途径不能进行,且C基因与D基因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黄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绿色,三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①野茉莉花共有
②若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能否利用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自交来验证,为什么?
③将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植株与隐性纯合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已知白花植株不育。现利用红花植株进行系列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实验1:红花植株自交 结果:F1红花:白花=1:1 实验2:F1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所获得的幼苗 结果:全为白花
②科研人员发现实验2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存在“嵌合体”的问题,即植株中有的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有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最可能是
(3)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 1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r 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 1 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注:“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
②欲判断基因 R、r 是否位于 10 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若F2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
(4)用显微镜观察二倍体动物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若从细胞一极观察,则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下面图中的组卷:17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