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北京156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 1.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组卷:110引用:8难度:0.8
  • 2.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9
  • 3.“分子手术刀”在切割DNA时,切开的结构是(  )

    组卷:20引用:3难度:0.7
  • 4.下列属于“分子缝合针”的是(  )
    ①E•coli DNA连接酶 ②T4DNA连接酶 ③DNA聚合酶 ④解旋酶 ⑤RNA聚合酶。

    组卷:40引用:8难度:0.7
  • 5.下列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部曲”的是(  )

    组卷:58引用:7难度:0.9
  • 6.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组卷:473引用:78难度:0.9
  • 7.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48引用:32难度:0.6
  • 8.如图为培育转基因山羊生产人β-酪蛋白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7
  • 9.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5引用:2难度:0.7
  • 10.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6
  • 11.如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 34.帕金森综合征(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发性PD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一般发病年龄≤45岁。

    (1)图1为某早发性PD家系图。据图可以初步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为
     

    (2)已知Parkin基因编码Parkin蛋白,该基因有12个外显子(基因中可以表达的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对上述家庭六位成员的DNA测序分析发现,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7存在序列异常,基因相关区域用MwoⅠ酶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3(bp表示碱基对)。
    ①Ⅱ2和Ⅱ4电泳显示三个条带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72bp、181bp、97bp,结果说明,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Parkin基因的外显子7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
     
    ,从而导致
     
    ,出现图3所示结果。
    ②据电泳图分析可知患者的Parkin基因组成为
     
    (填“纯合”或“杂合”)状态,其致病基因来自
     
    ,该电泳结果不能将Ⅱ2和Ⅱ4患病的遗传基础解释清楚。
    (3)研究者推测该家系的Parkin基因可能还存在其它外显子的改变,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相同的PCR条件下,设计4对荧光引物,同时扩增外显子4、7、8、11,检测PCR产物相对量,结果如图4。
    ①结果显示,Ⅱ2和Ⅱ4患者细胞中外显子4的含量为本人其它外显子的一半,说明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4有
    1
    2
    是突变的,此变异来自于亲代中的
     

    ②外显子7的序列改变在此项检测中并没有显现,试分析原因为碱基序列改变不影响
     
    的结合,所以不影响PCR扩增过程。
    ③请综合图1、3、4结果,解释Ⅱ2患病的原因:
     

    (4)研究发现一些早发性PD患者的Parkin基因外显子11的某位点G被T替换,为研究该突变与早发性PD的发生是否有关,请写出调查研究思路:分别调查若干
     
    与早发PD患者,对他们的Parkin基因进行
     
    ,检测是否发生外显子11的这种突变并计算突变频率。若调查结果为
     
    ,则表明该突变与早发性PD的发生有关。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35.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Ⅰ++)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变Ⅰ+基因(结果如图1),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带突变基因(Ⅰ-)的杂合子小鼠.

    (1)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用含
     
    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
    (2)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2.
    ①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
     
    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
     
    有关.
    ②分析系谱图
     
    (能/不能)判断Ⅰ+、Ⅰ-基因的显、隐性,理由是
     

    ③只有突变基因来自
     
    (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
     
    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④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加入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针,之后加入RNA酶水解单链RNA.若探针能与细胞样品的RNA结合成双链RNA则不被酶水解而保留,电泳分析时呈现明显条带(在记录实验结果时,有明显条带用“+”表示,无明显条带用“一”表示).请将支持③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ⅰ、ⅱ、ⅲ处.
    野生型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
    Actin基因的RNA探针 + + +
    neor基因的RNA探针
     
     
     
    (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组卷:83引用:4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