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1/28 17:30:2
一、(9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不带头很重要。作风的革新、风气的转变,关键看领导。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 ),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才能有效减少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②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斗争精神不可少。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是有些人缺少斗争精神、片面迎合的结果。党员干部只有敢于亮剑,发扬斗争精神,不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长的( ),才能避免工作打乱仗,真正给基层减负担。
③ 。 。 。 , , 。如果根源上的靶子不找准,看似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
④党员干部一定要实打实、硬碰硬,大力整治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 )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真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
(摘编自《学习时报》)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身体力行 空域 磨砺 B.鞠躬尽瘁 空域 锤炼 C.鞠躬尽瘁 空间 磨砺 D.身体力行 空间 锤炼
A.“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不带头很重要。作风的革新、风气的转变,关键看领导。
B.“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头很重要。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关键看领导。
C.“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不带头很重要。作风的革新、风气的转变,关键看领导。
D.“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力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带头很重要。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关键看领导。
(3)下面六句话出自选文第3段横线处,经过调整,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很多外在的表现
②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
③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善于运用“靶向治疗”的科学方法
④要想彻底消灭它们,必须找准其内在的靶子
⑤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
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纠治起来需要开对方子、精准施策
A.⑤③⑥①④②
B.⑥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②①⑥
D.⑤④⑥①③②组卷:15引用:2难度:0.6
二、(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歌法,具体规定国歌地位、奏唱形式和礼仪等。
B.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不维护国歌尊严,损害民族感情,会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C.国歌法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得到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
D.香港部分市民不尊重国歌,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B.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C.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港澳社会普遍认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律依据。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不属于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的一项是
A.明确表达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B.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C.能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D.接轨国际上有关奏唱国歌的场合和相关礼节规定。组卷:10引用:1难度:0.6
三、(15分)
-
3.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御民之辔①,在上之所贵;道②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③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④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注释】①辔:缰绳,这里指关键。②道:同“导”。③分:指合理分配。④备官:任用官吏。
(二) 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①,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②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③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④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注释】①苦空:佛教语。②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③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④宰衡:指宰相。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毋蔽汝恶,毋异汝度 度:法度 B.患无君以使之 患:灾祸 C.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率领 D.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A.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吝于财者,失所亲/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审于时而察于用/劳苦而功高如此
D.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B.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C.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D.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郭,分指在城外与城内加筑的城墙。因此,“窈窕艳城郭”是说美丽全城出名。
B.《管子》据说为管仲著。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任内大兴改革,使齐国成为强国。
C.干戈,“干”是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都是古代的兵器,后以此借指战争。
D.《贞观政要》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集大成的政论性史书。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管子指出,作为一国之君,不应掩蔽过错、修正法度,这样,贤人才肯来帮助你。
B.圣君避免灾祸的发生,主要靠防患于未然,绝不自恃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松警惕。
C.“君犹器、人犹水”的形象说法,指出“下行”与“上好”之间彻底的依存关系。
D.庾信对把战争当儿戏、把清谈当谋略发出的慨叹,实在是值得为国者引为鉴戒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②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
(7)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组卷:26引用:1难度:0.4
六、(10分)
-
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团委开展了“立志中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专题绘画展览活动。如图为某同学的参展作品。现有以下三个角色:
①该幅作品的原创者
②在参观画展的观众
③画展现场的讲解员
请你从中任选其一,接受学校电视台记者有关“面对这幅作品,来和我校师生说些什么吧”的采访。要求:角色感强,重点突出,语言得体,字数在80-100之间。组卷:7引用:1难度:0.7
七、(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国外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对世界气候的巨大贡献,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材料二:
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向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举报破坏环境事项。该热线设立以来,收到各类举报几十万件,一大批责任组织或个人受到惩处。
材料三:
登山爱好者苏余年多年坚持边旅行边捡拾沿途的垃圾,同时动员身边的亲友也这样做。他和朋友们出资拍摄了环保公益片《流浪的口袋》,呼吁大家外出自带垃圾袋,并把垃圾随身带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面向全市人民写一封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