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弥勒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列有关炭疽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2难度:0.8
  • 2.南瓜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营养价值极高,其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4引用:1难度:0.8
  • 3.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8
  • 4.某病毒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其蛋白质有多种,若其中一种蛋白质(甲)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则不可能改变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8
  •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是(  )

    组卷:9引用:8难度:0.7
  • 6.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71引用:26难度:0.9
  • 7.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观察发现洋葱表皮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不久之后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关于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8.在最适条件下,某不可逆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成分为蛋白质)。该反应在加酶前后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3难度:0.7
  • 9.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其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ATP合成酶催化ADP向ATP的转化,ATP水解酶催化ATP向ADP的转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10.图示装置用于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11.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4难度:0.7
  • 12.自然状态下培养的细胞,往往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为了研究的需要,可采取一些手段使培养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即细胞周期同步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13.研究发现,T细胞内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先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可以进入细胞核,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T细胞合成干扰素(一种糖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14.在人体不分裂的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很低,呈抑制状态,而不断分裂的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较高。端粒酶可将端粒修复延长,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8
  • 15.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二、综合题:

  • 44.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由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
    (1)完善下列实验设计:(填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第一步:
     
    ;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2)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第一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为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②若第二步后代全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若后代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则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组卷:34引用:4难度:0.7
  • 45.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改善红皮云杉育苗的实际效果,科学家使用7组浓度为300g/L的吲哚丁酸钾和萘乙酸钠混合液(其配比分别为1:9、2:8、4:6、5:5、6:4、8:2、9:1)分别浸泡云杉苗6h,再于室温内培养2个月后,观察云杉苗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
    (1)吲哚丁酸钾和萘乙酸钠作用效果稳定,容易合成,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
     

    (2)本实验使用了浸泡法处理云杉苗,这种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填
     
    (“高”或“低”),并且应在空气湿度
     
     (“高”或“低”)的环境中进行处理。
    (3)在本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6h是否是最佳浸泡时长,实验设计如下:
    ①选择吲哚丁酸钾和萘乙酸钠浓度配比为
     
     的混合液进行实验。
    ②实验中自变量为
     

    ③观察每组云杉苗的生长情况,
     
    即为最佳浸泡时长。

    组卷:0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