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组卷:12引用:5难度:0.7
  • 2.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6难度:0.6
  •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不收缩

    组卷:13引用:5难度:0.6
  • 4.可卡因能通过延长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停留时间等增加愉悦感,但长期使用可卡因会引起神经系统发生变化最终使人上瘾。毒品上瘾的机制如图“甲→丁”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87引用:12难度:0.6
  • 5.如图为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区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4难度:0.6
  • 6.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6难度:0.7
  • 7.糖尿病往往有多种病因,如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问题所导致的糖尿病.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47引用:10难度:0.7
  • 8.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通过接种进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内合成抗原蛋白,引起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7分。

  • 23.植物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中,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B(phyB)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如图1为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基因
    (1)图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伸长方面表现为
     
    作用。
    (2)phyB的化学本质是
     
    。已知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两种形式。正常光照环境下,R:FR较高,phy B主要以
     
    形式存在,其可进入细胞核,通过抑制PIFs与
     
    的启动子结合,以调控
     
    ,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
    (3)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
     
    形式存在,由此
     
    (填“减弱”或“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过度伸长。已知“荫蔽胁迫”导致了萌发后生长阶段的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过度伸长,这有利于植物
     
    ,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据此分析,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下低位作物产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4)请用箭头表示荫蔽胁迫下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图2)。

    组卷:98引用:6难度:0.5
  • 24.I: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的植物物种数量进行调查。如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草原类型调查面积cm×cm A B C
    10×10 3 3 2
    20×20 5 5 3
    40×40 8 6 5
    80×80 14 9 8
    90×90 16 11 8
    100×100 17 13 8
    110×110 19 13 8
    120×120 20 13 8
    130×130 20 13 8
    140×140 20 13 8
    (1)调查A草原时最适宜的样方是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靠,可以随机选取5个样方,应该以
     
    作为最终结果。调查结果显示,A草原中共有植物
     
    种。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
     
    为最佳样方面积,且取样时应注意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该物种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Ⅱ:图甲是某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图甲中
     
    (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 mm×1 mm×0.1 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 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
     
    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组卷:12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