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组卷:50引用:1难度:0.7
  • 2.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器是1769年科学家在草履虫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刺丝泡尖端的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随后刺丝泡发射至体外抵御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3难度:0.7
  • 3.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组卷:45引用:3难度:0.7
  •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5.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59引用:3难度:0.7
  • 6.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中,为体现DNA分子的多样性,在搭建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

    组卷:179引用:4难度:0.5
  • 7.在家鸡中,显性基因C是彩羽必需的,另一基因I为其抑制因子,白来航鸡(CCII)和白温多特鸡(ccii)羽毛均为白色,而两品种杂交F2代中出现了
    3
    16
    的彩色羽毛,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组卷:65引用:2难度:0.6

二、(共70分)本部分共6道大题,共70分.

  • 20.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局部组织自发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坏死斑的产生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反而会增强植株对病原菌抗性。
    (1)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
     
    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在温室内种植,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出现病斑直至布满叶片,收获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
     

    (2)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
     
    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与生型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
     
    控制。
    (3)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和
     
    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图1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起始密码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UU:异亮氨酸)

    (4)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
     
    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
     

    组卷:55引用:2难度:0.5
  • 21.鸸鹋油提取自澳洲动物鸸鹋(一种当地常见鸟类)的背部脂肪,具有很多用途,如促进伤口愈合,缓解关节炎等,也常与一些抗菌成分混合制成抗菌药物,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1)随着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
     
    (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人们迫切希望发现新结构的抗菌化合物。
    (2)前期研究发现鸸鹋油的水溶性较差,所以不能在
     
    培养基上出现清晰的抑菌圈,故将鸸鹋油与乙醇和Tween 80(一种乳化剂)混合均匀制成乳液。为确定鸸鹋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分别
     
    到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条件下培养。摇床振荡培养的原因是
     

    ②一段时间后将上述培养基稀释为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鸸鹋油乳液并振荡混匀,培养20h后测定菌体的存活状况,结果如表。
    鸸鹋油浓度/% 菌体生长情况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0 + + +
    0.00156 + + +
    0.00313 + + +
    0.00625 - + +
    0.0125 - - +
    0.025 - - +
    0.05 - - +
    注:“+”表示有菌生长;“-”表示无菌生长。
    上述结果显示:
     

    (3)常见抗菌药物青霉素的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人提出鸸鹋油可增大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已知多数细菌体内存在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水解生成
     
    和半乳糖,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种乳糖类似物,可进入菌体,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为邻硝基苯酚(一种黄色物质)。分光光度计可定量检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为确定鸸鹋油能否增大菌体细胞膜通透性,请你根据上述原理写出实验思路。

    组卷:16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