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发布:2024/11/8 6:0:2
一、单选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2021年2月,科学家宣称在马达加斯加北部的雨林中发现了新物种变色龙,将其命名为“纳米变色龙”,它的身体仅有葵花籽大小,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动物。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这体现了( )
组卷:159引用:8难度:0.8 -
2.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组卷:50引用:56难度:0.7 -
3.河南盛产西瓜,西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8引用:5难度:0.7 -
4.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组卷:142引用:6难度:0.5 -
5.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2难度:0.5 -
6.有一种叫蜈蚣草的植物,它具有不定根、地下茎,在叶背面有孢子囊。据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属于( )
组卷:32引用:25难度:0.7 -
7.在装有植物油的试管中加入配制的消化液,于37℃温水中充分振荡置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的成分可能有( )
组卷:224引用:269难度:0.7 -
8.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3引用:5难度:0.9
二、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2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3月,世卫组织宣告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2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24738458例,累计死亡病例5905344例。
资料二:“新冠肺炎”在2022年1月波及河南的郑州、许昌商丘等多个地市,为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结合近期国内疫情特点,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进入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人员需测体温,疾病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健康人平时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三:我国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全民三剂接种阶段,政府部门要求所有公民应接必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新冠病毒与其他生物相比,没有
(2)资料二中要求疫情期间,健康人平时勤洗手、出门要配戴口罩、居家隔离等措施,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看,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3)资料三中接种灭活减毒的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
(4)科研人员在培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时,用活的鸡胚而不用煮熟后冷却的牛肉汤原因是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组卷:44引用:5难度:0.4 -
25.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取3个相同的泡菜坛,每个坛中加入等量的长势相同的芥菜和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盐开水(冷却至室温),让芥菜完全浸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记录亚硝酸盐含量,得到数据分析: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盐
水
浓
度4%(1号坛) 1.6 3.2 3.8 3.5 3.4 3.2 6%(2号坛) 1.2 5.5 4.0 1.8 1.2 1.2 8%(3号坛) 0.5 2.0 1.8 1.3 1.5 1.2
(2)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3)兴趣小组在测定的25℃时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的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乳酸菌以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同一盐水浓度中,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着发酵天数增多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5)综上探究,请对家庭自制的泡菜提出一个建议:组卷:78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