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高二(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3难度:0.7
  • 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3难度:0.7
  • 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3难度:0.7
  • 4.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7
  • 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6.如图示为人体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2引用:9难度:0.9
  •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共计57分。

  • 23.研究人员以“中苜2号”“草原3号”等6种豆科牧草的不同外植体为实验材料,探讨基因型、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其愈伤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统计如表(表一、表二)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有关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浓度/mg•L-1
    愈伤组织诱导率%
    2,4-D KT 中苜2号 草原3号 百脉根 红豆草 木樨 沙打旺 平均数
    1.0 0.02 88.00 82.67 86.67 69.33 53.33 58.67 73.11
    1.0 0.5 85.33 80.00 90.67 74.67 69.33 53.33 75.56
    1.0 1.0 82.67 77.33 85.33 64.00 60.00 48.00 69.56
    2.0 0.02 100.00 90.67 93.33 76.00 64.00 61.33 80.89
    2.0 0.5 94.67 89.33 100.00 89.33 73.33 68.00 85.78
    2.0 1.0 92.00 84.00 94.67 74.67 68.00 54.67 78.00
    表二 不同种类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能力的比较
    外植体 愈伤组织诱导率%
    中苜2号 草原3号 百脉根 红豆草 木樨 沙打旺 平均数
    幼根 80.00 76.00 89.33 57.33 70.67 53.33 71.11
    下胚轴 96.00 92.00 97.33 84.00 72.00 65.33 84.44
    子叶 78.67 81.33 86.67 85.33 64.00 60.00 76.00
    94.67 93.33 96.00 80.00 69.33 62.67 82.67
    叶片 84.00 74.67 81.33 64.00 56.00 54.67 69.11
    ——
    (1)将挑选好的饱满种子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无菌苗,将供试材料无菌苗的幼根、子叶、胚轴、茎和叶片切段(条)接种到适宜培养基上,研究不同物种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培养一定天数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诱导率=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严谨科学,实验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2)不同的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2,4-D浓度为
     
    是供试豆科牧草愈伤组织诱导的较适浓度。就“中苜2号”“草原3号”而言,
     
    (填“能”或“不能”)得出KT最适浓度的范围在0.02-0.5 mg•L-1之间。
    (3)从表二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能力最强的应是
     
    ,从同一基因型来看,
     
    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
    (4)从数据分析要求来看,表中“?”处应该添加
     

    (5)研究人员想继续研究不同外植体对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可以采取的实验思路为: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2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表明DNA合成有两条途径:“S途径”和“D途径”,B淋巴细胞有“S途径”和“D途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HAT培养基中氨基蝶呤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技术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础。
    (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3)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
     
    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特点。
    (4)图示用HAT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融合的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HAT培养基上不生长的原因是
     
    ,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生长的原因是
     

    (5)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该杂交瘤细胞,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被培养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如向培养液中加一定量的
     
    ,及时更换培养液等;为保证足够的营养,通常需加入
     
    等一些天然成分,还需提供一定浓度的
     
    ,以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若是将动物组织分解成单个细胞形成细胞悬液,还需要用
     
    酶处理。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