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循序而进的,周代以前,只有春和秋的概念。“以春秋知四时”,西周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国史以“春秋”为书名,“吾见百国春秋”(墨子),东周之后,已经有了冬和夏的记载,但孔子以鲁国史书为基本线索,又兼容120个诸侯国的史料,写出了那部大历史著作,仍以《春秋》为名称。后来这一历史段落,也以“春秋”来命名。战国之后,陆续有了节气时令的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阐述是在汉景帝时的《淮南子》一书中,汉武帝时,作为国家历法写入《太初历》。中国古人有两个了不起的科学贡献,一是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再是以春秋命名国家史书,把天文、地理、人间沧桑事态相互参照起来看待世界。《淮南子•天文训》中,古人精确地把一年作了二十四等分,并加以命名,这是二十四节气第一次被完整叙述。
②二十四节气是讲变和不变的。一年之中二十四个节点的运行原则是不变的,但每个节点里都饱含着变化。气候这个词的意思,是节气变化的外在体征,老百姓过日子,要看天地的气候。古人的观察是很具体的,五天为一候,每个节气里有三候。如“立春”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鱼自河底上游,抵近冰层)。“立秋”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③二十四节气里,不仅有敬畏心,还有警惕心。在每个节气里,古人都硬性规定了具体的禁忌条款,如“立春”和“雨水”:祭品不得用母畜,禁止伐木,不得毁鸟巢,不得捕杀幼小的、怀胎的、刚出生的动物,不得捕杀学习飞翔的鸟及小兽,不得掏鸟蛋,不得聚众起事,不得大兴土木,不可以起兵征伐,军事冲突不得由我方挑起。
④二十四节气的路线图,由立春到大寒,不是一条线,是一个圆,是轮回。设定这个顺序的基础不仅是天象,还有地势和农时。立春这个节气,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大寒的物候是:“鸡使乳(孵小鸡),征鸟厉疾(鹰隼一类猛禽最具攻击性),水泽腹坚(河流湖泊冻得结结实实)”。中国古人对天文的认识,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是冬至,冬至也称一阳,那一天地气由地心开始上升,“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小寒与天寒之间是二阳,地气运行四十五天,在立春这天突破地表,因此这一天也称“三阳开泰”。在汉代之前,我们中国有六种历法,其中黄帝历:周历和鲁历,以冬至所在月份(即今天农历十一月)为正月,这就是以天文为基础的。如果按阳历计算,每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前后,阳历是西方的历法,也是以天文做基础的。从中国的冬至到阳历的元月一日,这中间有八九天差距。中国古人是站在黄河流域,再具体说是渭河流域观测天象的。西方的阳历,是站在他们那里观测的,这之间有地理站位的差距。二十四节气,是以渭河流域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比较着说,长江流域再往南的区域,时令的变化与这个路线图出入也是很显著的。
⑤二十四节气里的警惕心,是对人妄为妄行的警惕,戒欺天,戒逆天。
(摘编自穆涛《二十四节气里的警惕心》)(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以《春秋》命名他的历史巨著,可见当时社会只有春和秋的概念。
B.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定出了春秋节气,后来不断改进完善,到汉代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定。
C.二十四节气是一个轮回,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它的顺序是依天象、地势、农时设定的。
D.古人把冬至看成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地气开始上升,但阳气只是初动,万物还未萌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说理具体且形象。
B.第三段的举例是为了论证二十四节气里体现出的警惕心。
C.文章举了黄帝历、周历、鲁历及西方阳历对冬至日的划定的例子,证明了农历和阳历都是以天象、地势、农时为基础。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体现的思想与本文论述的“警惕心”一致。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节气命名国史是中国人把天文、地理、人间沧桑事态互相参照看世界的体现。
B.从“立春”到“惊蛰”,中间是一个月。
C.中国的冬至与阳历的元月一日中间相差八九天,这跟东西方观测天文的地理方位有关。
D.二十四节气只对黄河流域适用,对长江流域往南区域没有指导农时的意义。组卷:5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4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阶段35.6%,高中阶段已达到80.5%,中小学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超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
此外,高度近视问题不容忽视,高三年级学生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的占比达到21.9%,青少年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今后将会大大增加罹患各类眼部疾病甚至失明的风险。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其危害并不限于视物模糊。我们的眼球就像一个“气球”,随着眼轴逐渐增长,眼球壁组织包括视网膜、脉络膜、巩膜都会随之变薄,变薄过程中还会出现视网膜变性区,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对视力和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而,控制近视的产生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近视“大国”,我国的近视形势不容乐观,近视已成为青少年、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摘编自《可怕!6亿人的近视,青少年占到一半以上》澎湃新闻)材料二:
暑假即将结束,眼科门诊、近视矫正机构、配镜门店近期迎来了患者和顾客的人流“高峰”。但有家长发现,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等现象时常出现。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jye.ai),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
近视虚假宣传,你踩“坑”了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立科表示,目前我国近视防控有三个特点:发病率特别高、人群规模特别大、群众防控需求特别大。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创造了大量商机。“现在近视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的、西医的,太多太多了。不少产品都存在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的现象”。
(摘编自《孩子护眼之路上的“拦路虎”:超八成受访家长直指近视防控虚假营销》青年调查公众号)
材料三:
近视的本质是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导致的,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如果真正发生近视,特别是轴性近视,是没有办法让拉长的眼轴恢复的。
近视是可以预防的,说到预防,导致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多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近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父母均为高度近视,子女近视发病率明显升高。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基因并不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环境因素才是导致近视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人们认为读书或阅读太多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期近距离学习,照明不足,阅读时字体过小、姿势不良、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等都是诱因。研究表明,每天近距离用眼超过2小时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是近距离用眼低于2小时儿童的1.5倍,所以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长,间断用眼充分休息也可以预防近视,当然正确的读写姿势在近距离用眼是也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时间少,也就是“宅”是近视发生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无论孩子们户外体育运动,或户外野餐,还是仅仅是在户外读书,结果都一样,只要是足量的户外活动,就能有效预防近视。关于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原理,目前的主要假设是,光线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阻碍了眼轴增长。视网膜多巴胺通常是在白天增加分泌的,所以有学者推测,在室内灯光下,这种多巴胺分泌节律会被打乱,从而影响眼轴的发育。
预防近视,要从小抓起。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一般在7 岁左右完成发育,9岁之前为视力发育敏感期,整个儿童青少年时期都是视力发展的可塑期。注意监测孩子的屈光发育情况,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最大程度地预防近视或推迟近视的发生。
除此之外,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均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摘编自梅颖《超过90%的中国青少年近视,居然是因为“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阶段35.6%,高中阶段已达到80.5%,高度近视问题也较严重。
B.社交平台和近视治疗广告是受访家长获取近视相关信息的两大渠道。
C.现在近视相关的产品,存在很多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近视群众防控需求特别大,创造了大量商机。
D.家长应该在白天多带孩子在室外玩耍,即使不做运动,只是在户外待着也有益于近视防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眼健康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问题。防控近视将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
B.近视的本质是眼球屈光状态变化导致的,眼轴一旦变长是没有办法恢复的。
C.材料二的调查报告显示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他们不会掉进虚假营销的坑里。
D.户外活动时有足够的光线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阻碍了眼轴增长。而在昏暗的灯光下(室内灯光),这种多巴胺分泌节律会被打乱,从而影响眼轴的发育。
(3)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的近视防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建议。组卷:1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瘸子
阿来
一个村庄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造物主都要用某种方式显示其暗定的法则。比如,人口不能一律健全,总要造出一些有残疾的人,但也不能太多,比如瘸子。机村只有两百多号人,为了配备齐全,就有了一个瘸子。
早先那个瘸子叫嘎多,是个脾气火暴的人。每年秋天,机村人都要跟飞禽与走兽争夺收成,嘎多被安排在护秋组。他扶拐的双手空不出来敲锣轰雀鸟,便被安排去扶那些被风吹倒的草人。他扶起一个草人,就骂一句:“呸!”
草人在风中挥舞着手臂。他一脚踢去,草人就摇摇晃晃地倒下了。这回,他骂了自己:“呸!”
他再把草人扶起来,但草人像瘸子一样歪着身子在风中摇摇晃晃。瘸子把脸埋在双臂中间笑了起来。随即,瘸子坐在地上,笑声变成哭声。再从地上站起来时,他的腰也佝偻了。他常常顾自长叹:“可怜啊,可怜。”
天下雨了,他说:“可怜啊,可怜。”
秋风吹拂着金色的麦浪,“哐哐”的锣声把觅食的雀鸟从麦地里惊得飞起来,他说:“可怜啊,可怜。”
腿瘸之前他晚上护的是自己家地里的秋。一次一头野猪被火枪击倒在麦地中间,受伤而愤怒的野猪用长长獠牙将他掀翻了。那天晚上,一半以上的机村人都听到了他那一声绝望的惨叫。
腿瘸之前,他可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哪。脾气为什么好?就因为他知道自己本事小。
后来,村里出现了第二个瘸子,人们都叫他小嘎多。
那年二十六岁的小嘎多,搭着一条褡裢去邻村走亲戚。路上,他碰见一辆爆了胎的卡车。卡车装了超量的木头,把轮胎压爆了。小嘎多人老实、手巧,爱鼓捣些机器什么的。所以,他主动上去帮忙,换好轮胎,司机提出要载他一程。
这辆卡车装的木头真是太多了,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车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小嘎多把腿伸在两根粗大的木头之间的缝隙里,才算坐稳当了。他坐在货厢上,风呼呼地吹来,风中饱含着秋日森林干爽的芬芳。满山红色与黄色相间的秋叶、在阳光下显得那么饱满而明亮。
在一段爬坡路上,卡车的一只轮胎“砰”的一声爆炸了。小嘎多没有感觉到痛——卡车摇晃的时候,车上的木头跟着晃动,使得他伸在木头之间的双腿发出了碎裂声。他的脸一下子白了,惊呼一声,就昏了过去。
医生保住了他的命,但像锯木头一样锯掉了他的半条腿。他得到了一条金属的假腿——那个卡车司机所在的单位负责了所有开销。这一切,都让老嘎多自愧不如。
小嘎多也进了护秋组,小嘎多对老嘎多说:“你那也就是比较严重的皮外伤而已,你的骨头好好的,就是断了一条筋嘛,要是到医院,人家轻轻松松就给你接上了。”
小嘎多叹口气,卷起裤腿,解开带子与扣子,把假腿取下来放在一边,眼里露出伤心之色。
老嘎多就更加伤心了。
老嘎多开口了,他没有自怨自怜,语气有些愤愤不平:“有条假腿就得意了,告诉你,我们这么小的村子里,只容得下一个瘸子,你、我,哪一个先让老天爷收走还不一定呢!”
小嘎多好像有些伤心,又好像不那么伤心。看着老嘎多慢慢变远的背影,他的心里生出了深深的怜悯。第二天下地时,他怀里揣着个小瓶子,有两三口白酒。到地头坐下时,他就从怀里掏出这酒递给比他老的、比他可怜的瘸子。
就这样到了第二年秋天,老嘎多忍不住了,说:“看你这样子,敢情从来没有想过老天爷要把你收走。”
小嘎多脸上的笑容很明朗,的确,他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老天爷的道理就是老的比小的先走。”
老嘎多也笑了:“呸!你也不想想,老天爷兴许也有出错的时候。”
“老天爷又不会喝醉。”
说到这里,小嘎多才意识到自己还很年轻,不能就这样在护秋组里跟麻雀逗着玩。
他说:“我不想干这么没意思的活,我要学发电。”
老嘎多笑了,这是小嘎多第一次看见老嘎多脸上的肌肉因为笑而挤出好多深深的皱纹。后来他就把笑容收拾起来,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值得人高兴的事情。小嘎多心里对这个人再一次生出了怜悯,他想,对一个小村子来说,两个瘸子好像是太多了。
如果老天爷真要收去一个……那还是把老嘎多收走吧,因为对他来说,活在这个世上好像太难了。有了这个想法,小嘎多立即去找领导:“我是一个瘸子,我应该去学一门技术。”
几天后,他接到通知去县里的水电培训班报到。出发前一天他还拿着铜锣在地边上驱赶雀鸟,不一会儿就碰上了老嘎多,这家伙拄着一副拐,站在那些歪斜着身子的草人身边,自己也摇摇晃晃、一身破烂。
小嘎多就说:“伙计,站稳了,不要摇晃,摇晃也吓不跑雀鸟。”
“呸!”
“不要骂我,村里就我们两个瘸子,等我一走,你想我的时候都见不着我了。”
“呸!”
“你不是说一个村里不能同时有两个瘸子吗?至少在我离开的这半年里,你可以安心了。”小嘎多心情很好,从怀里掏出一个酒瓶,脸上夸张地显出陶醉的模样。
老嘎多的鼻头一下子就红了,他连酒味都还没有闻到,就显出醉了的模样。他想说什么,但什么都没说。他眼里有点依依不舍的神情,但很快,又被愤怒的神色遮掩住了。
小嘎多又说:“等我回来,等到机村的天空下又有了两个瘸子,若老天爷看不惯,让他决定随便收我们中间的哪一个吧。”
等到小嘎多培训回来,水电站就要使机村大放光明的时候,老嘎多已经死去了。
电站正式发电那天,当小嘎多合上电闸,电流把机村点亮时,他仿佛看见老嘎多就坐在这些人中间脸上堆着很多很多的皱纹。他知道,这是那个人做出了笑脸。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两次写到小嘎多对老嘎多的怜悯,第一次是因为老嘎多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致残,第二次是因为老嘎多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B.小说对老嘎多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刻画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矛盾性和双重性。
C.小说的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富有深意,如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描写,小嘎多眼中美好和谐的风景既是他此刻心情的写照,却又暗含危险的突如其来,表现人物在命运前的无力感。
D.老嘎多和小嘎多,同样遭遇人生不幸,他们同病相怜却又互相愤恨,因为按自然法则,一个村子只能有一个瘸子。
(2)小说开篇写到“造物主都要用某种方式显示其暗定的法则”对此你认同吗?请结合文本中的人物进分析。
(3)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浸式切玉米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配药师码药拯救了强迫症的深夜emo”……据统计,目前各视频平台上,有关解压的视频累计播放量破千亿。千奇百怪的解压视频为何让现在的年轻人如此上头?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前进道路上的困惑,让一些人面对压力时“心理内存”不够,导致“压力自我复制”。解压视频,正是用虚拟世界中的单调重复,消解现实世界中的“压力过载”,让大脑短暂放空,内心重获平静,可被视为年轻人自我疗愈的“减压阀”、情绪调节的“稳定器”。
其实,单纯依靠这些看似新颖的“解压神器”释放压力,① ,反而可能进一步增加自己对“解压神器”的依赖,不知不觉就滑入种种以舒缓为名的消费主义陷阱,让顶着压力赚来的钱,② 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③ 。不过也要看到,顺境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的财富。当风雨来临,真正的“解压神器”始终得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在坚硬现实中不断磨砺意志、修炼心态、提升自我,才能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做自己身体和情绪的主人。这正是:解压短视频,看看没毛病。轻装向前行,还得自身硬。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汉语中存在很多多音多义词,比如“千奇百怪的解压视频为何让现在的年轻人如此上头?”中的“上头”,请用拼音标写出这个词的两种读音,并解释它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缘由。
(3)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减压阀”“稳定器”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谈中国诗》)
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记念刘和珍君》)
C.居住的不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当然也不是“鱼肉荤腥”。(《包身工》)
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包身工》)组卷: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小说《狼图腾》中有这样一则令人震撼的故事。当地人会在草原上设置一种强有力的捕兽夹,以此来捕获野兽,但却很少能捕捉到狼。这并不是因为狼有多聪明,而是狼如果被夹住了腿,会把腿连骨带筋全咬断,瘸着三条腿逃掉。而其他野兽被捕,只会在原地哀嚎,最终成为猎人的盘中之食。不得不承认,我们时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不懂止损的人,往往只会损失更多。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付出并且无法收回的支出,比如时间、金钱、情感、精力等。
材料二:
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
——伏尔泰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托马斯•爱迪生 上述材料能够给追求卓越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