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同学们在黄河边捡拾的垃圾,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组卷:61引用:2难度:0.7
  • 2.电影《黄金大劫案》中,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形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是一种化合物;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组卷:52引用:3难度:0.7
  • 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398引用:12难度:0.6
  •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2难度:0.6
  • 5.下列物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组卷:60引用:2难度:0.9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 14.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食品专用发热包
    FOOD HEATER BAG
    禁止热水;禁止明火;禁止食用;小心烫伤
    储存条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使用方法:撕去塑料袋后,放入适量冷水中
    注意事项:
    1.请勿湿手接触发热包。
    2.使用过程中,禁止食用热水,小心高温烫、注意通风并远离明火。
    3.使用前后,如有发现破袋污染食品,请勿使用。
    4.如有发热包内物质误入口、眼、鼻,请立即使用清水冲洗、催吐或医院就
    医。
    5.未成年人请勿独自使用。
    [查阅资料]I.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b.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填“能“或不能”)
     
    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组卷:58引用:2难度:0.4
  • 15.叶子同学用14.0g氯酸钾样品(样品不纯,且杂质受热不分解)和2.0g二氧化锰混合在大试管中加热,并对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在不同时刻作了记录,记录数据绘制成了如图,纵坐标表示试管中固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加热所用的时间,求:
    (1)氯酸钾在
     
    时刻开始分解(填t1或t2)。
    (2)叶子同学共制得氧气
     
    g。
    (3)他所用氯酸钾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组卷:720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