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1 14:0:3

一、选择题

  • 1.内质网驻留蛋白是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若该蛋白被错误地以COPⅡ膜泡形式输出到高尔基体,则会被高尔基体以COPⅠ膜泡形式送回内质网,该过程如图所示。内质网逃逸蛋白中的KDEL序列和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上的KDEL受体识别及结合是COPⅠ膜泡形成的关键,二者的亲和力随pH的升高会逐渐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2.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形成配子时,在细胞中形成异常的联会复合物(如图所示),该联会复合物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女性携带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7
  •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4.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被丙酮酸脱氢酶(PDH)催化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PDH的活性受代谢物和可逆磷酸化的双重调节。丙酮酸可抑制PDH激酶活性,而NADH则可抑制PDH磷酸酯酶活性,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7难度:0.7
  • 5.在果蝇细胞中,当X染色体数量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1时,Sxl基因被激活,导致2号染色体上的Msl-2基因转录的RNA不能正确的剪接,产生无效Msl-2蛋白,导致每条X染色体上基因转录水平都较低;当(X:A)<1时,Sxl基因关闭,常染色体上Msl-2基因全部表达。这样,雌性果蝇两条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总量与雄性果蝇1条X染色体的相当,称为剂量补偿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7
  • 6.假设一个二倍体生物种群中有M个个体,等位基因A、a中,基因a的初始频率为q。在每一代个体中,A突变为a的突变率为u,a回复突变为A的突变率为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 7.稗草是一种杂草,有的生长在旱地,有的生长在稻田。旱地的稗草“长相”比较随机,大多数趴地横长,完全不像水稻。而水田的稗草为了逃避人类的“驱逐”,学会了“乔装术”,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到今天亭亭玉立很有“稻”样。那些让稗草长的更像水稻的基因让稗草逃过人类的拔除,继续在稻田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 8.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在婴儿期主要由肝脏合成,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三、非选择题

  • 24.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高血脂密切相关,会使肝细胞受损导致血液中转氨酶过高,患病后期常并发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的2型糖尿病。
    (1)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初期,患者胰岛素含量常常较高,原因是
     

    (2)辛伐他汀是治疗NAFLD的常用药物,但存在加重肝脏负担的风险。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有效组分,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为了研究黄芪多糖对NAFLD的疗效和机理,某研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40只,黄芪多糖提取液,辛伐他汀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①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10只,其中甲组饲喂普通饲料;乙、丙、丁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饲喂6周,构建NAFLD模型大鼠。
    ②甲、乙组大鼠灌喂蒸馏水5mL/d;丙组大鼠灌喂
     
    作为条件对照组;丁组大鼠灌喂
     
    ,连续灌喂4周。
    ③在7、8、9和10周各测一次血脂浓度和转氨酶浓度,统计结果并分析。
    (3)实验结果显示,丙、丁两组大鼠的血脂浓度相当且都明显低于乙组,丁组转氨酶浓度明显低于乙组,而乙组和丙组转氨酶浓度差异不大。同时统计10周时肝细胞的脂滴数目和脂滴面积(反映肝组织脂肪沉积程度),结果如图。

    综合分析上述结果:相比辛伐他汀,黄芪多糖在改善NAFLD的同时对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判断依据是
     
    ;黄芪多糖更能改善肝组织细胞的脂肪沉积程度,判断依据是
     

    (4)为加快治疗NAFLD药物研发进程,还需进一步探究黄芪多糖的用量。应增设的实验组处理是
     

    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25.在稻田中引入中华绒螯蟹后,形成了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复合养殖体系。中华绒螯蟹主要以浮萍、稗草等植物和碎屑为食,对腐臭的动物尸体尤其感兴趣。图1表示某蟹—稻复合养殖体系主要营养关系。

    (1)中华绒螯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与鸟的种间关系是
     
    ;沙塘鳢所处的营养级是
     

    (2)引入中华绒鳌蟹后稗草生态位的变化包括
     
    (答出两条即可),同时鸟的数量明显增多,除图中因素外,影响鸟的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还有
     

    (3)为了从蟹—稻复合养殖体系获得更大的稻、蟹产量,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4)现将蟹—稻复合养殖体系与养殖池塘相通,构建如图2的工程化养殖体系。
    水流经养殖池塘后溶氧量会降低,试分析原因
     
    。工程化养殖体系与单独养殖体系相比,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具备的优点有
     
    。(至少回答出两点)。

    组卷:8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