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中学联盟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0 8:0:9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默写。
    (1)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而不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关雎》中“
     
     
    ”两句写出了青年男子对美貌女子的倾心爱慕,日思夜想子《式微》中“
     
     
    ”两句,以质问的语气,表情达意,有对亲人泥浆中劳作的关切,亦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以旷达之词来安慰友人,空间的阻隔妨碍不了真挚的友情。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两句描绘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和壮观景象。

    组卷:8引用:1难度:0.8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答题。
    【甲】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dàng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fù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乙】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言ㄓ)这个字就是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意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回肠dàng
     
     气
    翻来fù
     

    (2)【乙】文划线句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组卷:15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理解(55分)

  • 7.文言文阅读。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穴中人)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丝纱)、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珍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告诫)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杨氏入山》)(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仿佛若有光 
     

    ②屋舍俨然  
     

    ③便还家 
     

    ④丝纩、麻枲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
    (3)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 社会风貌
    【甲】A
     
    老幼同乐
    【甲】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乙】C
     
    财产共享
    【乙】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 按劳分配
    (4)【甲】文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与【乙】文画横线句的描写方法及其内在含义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55+5,卷面书写5分)

  • 8.青春路上,风景无限,留意观察,用心感受,人生旅途处处是课堂——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陪你畅游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家人和朋友伴你感受真情的温暖;自然界,飞鸟和落花带你领略生命的色彩一定有那么一课,让你感受深刻,获益匪浅,在你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我会记住这一课”为题,写下你难忘的经历吧。
    要求:(1)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组卷:9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