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沪科新版八年级上册《必考实验突破(一)》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8/10 11:0:4

一、填空题

  • 1.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以“克重”来表示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刘刚家新买回一包打印纸,包上标注着“A475g500sheet200×300mm”,意思是该包纸是500张规格为75克重、200mm×300mm的A4通用纸。刘刚想知道这种纸的厚度和密度,只需用刻度尺测出这包纸的厚度。如果刘刚测得这包纸的厚度为5cm,那么这种纸的厚度是
    mm,密度是
    kg/m3

    组卷:127引用:4难度:0.7

二、实验探究题

  •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本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便于准确测量

    (6)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
    (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便于减小测量误差。
    (7)为测量BC段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小明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其理由是:

    (8)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小车到达B位置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选填“小”或“大”),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小”或“大”)。
    (9)某同学计算A至C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时,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vAC=
    s
    AC
    t
    AC
    ;方法2:vAC=
    1
    2
    s
    AB
    t
    AB
    +
    s
    BC
    t
    BC
    )。以上两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
    (10)图2中能够正确反映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
    (填字母)。

    组卷:33引用:1难度:0.5
  •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垂直放置于平面镜A上,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在反射现象中,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该操作的作用是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然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在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当我们只能观察到一条光线时,可判断

    组卷:164引用:3难度:0.6
  • 4.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α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γ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θ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减小)。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可能/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24°入射角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
    (大/小)。

    组卷:129引用:3难度:0.5
  • 5.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屏EF可绕其上MN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折射角β 11.3° 22.1° 35.4° 40.9°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AO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小芳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

    组卷:450引用:5难度:0.4

二、实验探究题

  • 14.周末,小明到超市购物口渴了,买了一盒酸奶,喝了一口发现酸奶的味道与平时喝过的同样的酸奶似乎不同,联想起近日新闻报道食品造假现象,他怀疑该酸奶掺了一定水分,于是他想通过测量酸奶密度的方法来判断。你认为,正品酸奶掺水后其密度会
    (填“变大”或“变小”)。他看到超市售货处有电子秤,并向售货员要了一只小玻璃杯,借助一瓶矿泉水,测出了酸奶的密度。下面是他测量的过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②将玻璃杯装满矿泉水,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干净,

    ④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酸奶=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组卷:534引用:7难度:0.5

三、综合能力题

  • 15.小明要测量鸡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将鸡蛋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鸡蛋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所示。说明该鸡蛋的密度
    水的密度,鸡蛋对杯底的压力
    鸡蛋的重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鸡蛋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所示。
    (3)取出鸡蛋,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天平的读数为
    g。
    (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丁所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mL。
    (5)再测出杯子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92.7g。则得到鸡蛋的密度为
    kg/m3

    组卷:20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