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一着惊海天》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组卷:92引用:2难度:0.8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71引用:16难度:0.7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组卷:275引用:3难度:0.8

三、现代文阅读

  •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④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
          ⑤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⑥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⑦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⑧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⑨“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⑩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⑪“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⑫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⑬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⑭“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选自《一着惊海天》)(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本文作为报纸通讯,呈现了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美感等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震撼感。
    B.③④段揭示了航务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C.⑦段中“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了对偶比喻,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
    D.⑩段中“某大国一名上将”所说的话是运用反语,体现了着舰技术之难,表现了中国人忘我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2)请分析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3)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⑤-⑭段)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写的用意。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9.阅读《口罩》一文,回答各题。
    口    罩
    黄大刚
          (1)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零星几个人戴,人们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不说,眼里却藏不住不以为然。那个时候,疫情就像天边的闷雷,除了偶尔传来隐隐的几声动静,大力住的地方还是艳阳高照。偶尔谈及,也总是说:“武汉离咱这儿十万八千里远着呢,微信上说,人不会传人,可防可控。”
          (2)朋友圈关于疫情的消息越来越多,还明确了,人是可以传人的。大力所在的地方也不幸免,爆发了一例,过后,每天都有新增病例。官宣的防控措施中有一条“戴口罩,讲卫生”。可口罩呢?大力茫然的走在大街上,找寻药店,年假还没放完,不少药店还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遇到开门的,有限的存货早已卖个精光。
          (3)大力想到了几个平时挺有门路的朋友,电话才接通,他还没开口,对方就要他帮忙弄几个口罩,真是打铁打到钳子上来了!
          (4)怎么才能弄到口罩呢?他想到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表妹,给表妹打了好几个电话,她都不接,难道表妹知道她要口罩?现在向表妹开口要口罩的人一定很多,她肯定没那么多口罩,便有意不接他的电话。大力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过了饭点,表妹的电话来了,表妹说,她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做疫情防控工作了,现在才下班,饭还没有吃呢。“哥,你有什么事吗?”表妹追问道。“哦,也没什么事,你这段时间辛苦了,一定注意休息,更要注意做好防护。”心里想着口罩,可到了嘴边,却是这样说。
          (5)大力发现,隔壁的亚方也没有买到口罩。大力以前和他有矛盾。亚方在农贸市场卖猪肉,卖肉的箩筐总是放在门口,有一股难闻的腥味儿,大力很是厌恶。大力开始是委婉的暗示,后来是义正词严的交涉,可亚方总是置之不理,还理直气壮的说,那地儿不是大力的,大力无权过问。大力气急败坏,两个人差点打起打起来。最后,物业来调解,这算这事才算过去了。可两人心里总有个疙瘩,遇见了都没有好脸色。
          (6)大力从微信上得知,政府在一心堂药店设了点,可以凭身份证限购口罩。大力起了大早,可到一心堂时,队伍已排到街上,整个队伍就大力不戴口罩,显得很另类。大力时不时焦急的踮起脚跟往前张望,担心排到自己时口罩卖没了。他不安的举动惹得排在前面的人不时回头看他,虽然口罩遮住了表情,但眼神里流露出别样的意思。大力有点恼火,心里说:“哼,看什么看,我又不插队。”看了好几次后,那人说话了:“兄弟,你怎么不戴口罩呢?”“没有口罩我戴什么戴?”大力没好气,可那个人一点也不生气,从口袋掏出一个新口罩,“戴上,注意做好防护。”大力愣住了,这话虽平常,但在大力心里却掀起了狂涛巨浪,隔着口罩他看不清那人的脸,却感觉是那样的亲近。
          (7)大力喜滋滋的把买到的口罩宝贝般放到抽屉里时,惊喜的发现,抽屉里还有一包医用口罩。大力想起来了,入秋后鼻炎发作,便买了两包医用口罩,后来,鼻炎减轻了,便忘了这事儿。
          (8)再次见到亚方,亚方还是一点防护都没有。大力好心好意的询问:“你没有口罩吗?”亚芳只是白了他一眼,一句话也不说,走进家门,重重的把门关上了。大力从抽屉里拿出口罩来,老婆问:“拿口罩干嘛?”大力指了指隔壁:“给他几个。”“这种人也值得,你瞧他刚才那样,染上病毒活该。”老婆愤愤不平。“农贸市场人来人往,没有防护,感染风险很大,万一真被感染了,我们不是一样也有风险吗?”
          (9)当大力敲开门,把口罩递给亚方时,亚方连声说着谢谢,大力嘱道:“戴上,注意做好防护。”那是大力在一心堂排队时,那个戴着口罩的陌生人对他说的话。
    摘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选文有较大删改(1)在选文第(1)段中,人们看到戴口罩的为什么会不以为然?
    (2)为了弄到口罩大力都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选文内容推断第6段中加点的“别样的意思”,可能包含哪些意思?
    (4)结合现实生活,小说结尾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组卷:184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