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0: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各题。
          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下列关于“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其实就是说诗歌语言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故意不让人察觉。
    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把语言形象中的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的结果。
    D.具有暗示性语言的诗歌往往给人以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感觉。
    (2)关于“木”会暗示着落叶的原因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B.“木”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木”与落叶有着必然的联系,想到它是正常的。
    D.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3)古代诗歌中常用“叶”来替代“树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B.用“树叶”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D.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树叶”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

    组卷:29引用:5难度:0.8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具有书写时代先进思想和伟大实践的政治站位、历史方位和主题定位,显示出同步记录时代史诗的宏大气派。这一宏大主题由许多微观叙事打开,在创作上积累了重要的创新经验。
          理论宣传专题节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说》等,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为载体,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深入分析中国扶贫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纪录片《决战脱贫在今朝》《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遍地英雄下夕烟》《大搬迁》《最是一年春好处》《扶贫村里的年轻人》等,聚集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一位扶贫干部、一个脱贫故事,在徐徐打开的个体故事中,让观众感受到国家的气象、时代的发展。电视剧发扬艺术特长,讲述各地富有成效的扶贫实践,比如表现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都不能少》,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水青山带笑颜》《遍地书香》《我的金山银山》,表现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同心协力脱贫的《花繁叶茂》《最美的乡村》《枫叶红了》《石头开花》等,完成了一次次生动的微观叙事。
    (摘编自《脱贫攻坚电视文艺——记录时代的足音》)材料二:
          近期播完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不仅收获一片好评,而且得到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爆款”,网友们在豆瓣上打出9.4的高分。
          侯鸿亮说,剧组就像当初的移民一样,重建场景,在戈壁滩,在田野上,直面扶贫工作者面对的风沙高温、方言沟通障碍等,而这些最终都成为剧情,比如环境,沙尘暴说来就来,卷起石子砸向搭建的房屋,……剧中,黄轩饰演的村干部在大喇叭里说:“涌泉村离医院太远了,离学校大远了,”剧组去村子原址时,山路上开了四五个小时车,交通极度不便。这句台词,是从内心长出来的。
          现实中,“种蘑菇”是脱贫的重要产业,为了还原,剧组真的种起了蘑菇,肥料由当地人事先配好,苫布一打开,那气味仿佛迎面被人打了一拳。粪肥在40℃的菌棚里发酵后,再撤菌种,保湿、保温、通风。蘑菇棚难闻到人进不去。工作人员还能戴口罩,演员必须忍。
          种种拍摄经历,让剧组与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产生了化学反应。孔笙说:“我们用3个月时间体验了他们20多年的生活。”侯鸿亮说:“这些亲历者的群体记忆和个人经历太鲜活了,剧组的所有人不断受到心灵冲击,共情到了极致。”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动的种种化为创作,传递给观众。
          共时性创作,让剧组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同频共振,“心灵感应”,人物、剧情、台词,所有的判断、感觉、细节都对了。比起文艺评论事后对每个镜头、每个人物、每个情节的一一拆解,当时全体共情的投入状态,是真正不可复制的体验。
          在电视剧《山海情》创作座谈会上,有人评价说,《山海情》真实的质感不像拍出来的,而像从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蕴含的情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像黄河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
    《摘编自《<山海情>背后,主旋律这样与观众共情》)材料三:
          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面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伟大实践,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文艺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聚集扶贫脱贫主题,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坚持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发挥文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同步记录时代发展,反映时代先进思想,体现出宏大的史诗气派,为该类文艺节目创作积累了创新经验。
    B.相对来说,理论宣传专题节目更立足于宏观,体现全球视野;而纪录片只能立足微观,通过个体故事来反映国家的发展。
    C.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因为明星黄轩扮演村干部角色而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成为豆瓣上的高分“爆款”作品。
    D.《山海情》剧组只用3个月时间来体验当地人20多年的脱贫攻坚生活,体验的时间太短了,否则效果应该会更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蘑菇”是真实的扶贫历史,在《山海情》剧中得到高度还原,剧组真实地去种植蘑菇,达到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的同频共振。
    B.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包括多种形式,其中电视剧有艺术上的优势。百姓喜闻乐见,所以相关作品的制作要多一些,其他方面可以减少。
    C.有人评价:《山海情》真实的质感是“长”出来的,情感是“流淌”出来的。这是对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下的高度肯定。
    D.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方向,思考文艺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从而给予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感召。
    (3)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有哪些成功启示?请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5引用:10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迫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搬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酒葫芦冷酒近日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使用了“瑞雪”一词,是因为初春的雪是应时的好雪,保护庄稼,预兆了丰年。
    B.“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是正面描写当时的天气状况。
    C.“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是侧面描写。
    D.接管草料场本是一个陷阱,可结果却出人意料,故事发生如此转化是有客观原因的。
    (2)上面的文字主要刻画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3)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前后照应,使得文章上下勾连,浑然一体,指出下列细节描写分别与什么内容相照应。
    ①大雪压倒草厅,林冲到古庙安身。
    ②林冲怕火盆内余火延烧,探身去摸,知道火种全被雪浸灭了。
    ③林冲到古庙安身时,搬过大石头抵了庙门。

    组卷:26引用:5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等联袂主演,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七连战士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整个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①            ,主要是因为激发了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②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伟大胜利振奋了民族精神,也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长津湖》谱写了③            ,展现了浩然之气、阳刚之气,让人们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明白“最可爱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高二01班开展《长津湖》观影交流会,请你以班级主持人的身份参考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为每段设计一个提问句子,每句不超过30个字。

    组卷:5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展望未来,必定会面临许多风险挑战,我们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历史主动,在攻坚克难中焕发新的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市团委将于“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举办以“弘扬‘三牛精神’,砥砺前行新征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中任选一种,以振华中学高三学生李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阐释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9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