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回顾近些年我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_____,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重塑公众信心已经_____。组卷:1引用:1难度:0.5 -
5.下列关联词使用的一项是( )
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_____放在枕边,_____可高枕而卧。他_____照样办,_____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组卷:7引用:1难度:0.9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ㅤㅤ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ㅤㅤ②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经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ㅤㅤ③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ㅤㅤ④三百多年前,当汉人来到中国台湾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ㅤㅤ⑤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ㅤㅤ⑥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自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ㅤㅤ⑦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ㅤㅤ⑧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炎亮的天空,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ㅤㅤ⑨如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永远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ㅤㅤ⑩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ㅤㅤ⑪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ㅤㅤ⑫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第①小节中引用两句诗句有何作用?
(2)结合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立体”和“平面“的理解,从②-④小节中,分别找一例子,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立体”感知:
“平面”感知:
(3)阅读⑤-⑦小节,说说在作者的眼里现代都市人与前人相比感知的退化有哪些坏处?
(4)阅读⑧-⑥小节,说说如何才能让我们在城市中也能具有“立体”的感知?
(5)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6引用:2难度:0.3
三、写作。(共50分)
-
15.ㅤㅤ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也与我们形影不离。请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介绍你的书包,也可以化身为书包,还可以写你与书包的故事。
ㅤㅤ要求:
ㅤㅤ(1)题目自拟,填写在答题卡“题目”后;
ㅤㅤ(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ㅤㅤ(3)不少于600字;
ㅤㅤ(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组卷:1引用:1难度:0.7